人民網廈門1月19日電 (庄夢蕾)19日,在廈門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代院長謝開紅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廈門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159830件,辦結145559件。
“雲審判”一站通,戰“疫”辦案兩不誤
2020年,廈門法院系統的工作形式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全市法院提前研判可能因疫情防控引發的糾紛,出台28條法律問題分析指引,並以“雲審判”為依托,新建48個互聯網庭審平台,在線調解2起涉企業、醫院融資租賃糾紛案,確保價值1.2億元的醫療設備正常使用。司法保障生產救護車配件企業及時復工復產等案例入選福建法院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為了提供綜合性、低成本、高效率的訴訟服務,廈門打造集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移動客戶端、12368訴訟服務熱線、跨域立案在內的立體化一站式服務平台,加大移動微法院、律師服務平台使用力度,率先在全省實現訴訟費交退全流程網上辦理,讓群眾充分感受指尖訴訟的便利,不斷破解訴訟服務難點。
同時,“互聯網+庭審”模式實現常態化運行,廈門中院因此獲評“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此外,湖裡法院“全在線”訴訟平台也入選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案例,獲評全國法院“‘微服務’卓越獎”。據悉,廈門市2020年全年網上立案35862件,在線立案率32.81%,實現疫情防控與執法辦案“兩不誤”。
護平安、保民生,打擊犯罪強保障
2020年,廈門全市各級法院審結嚴重暴力犯罪、毒品、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各類刑事案件5006件,同比下降23.84%,判決生效5990人。嚴懲網絡裸聊敲詐、軟暴力催收高利貸惡勢力犯罪,重拳懲治工程、旅游、醫療等領域欺行霸市和橫行鄉裡的“村霸”犯罪,讓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
其中,從嚴從快審結涉黑惡及其“保護傘”案件102件764人,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11人﹔全方位清繳“黑財”“隱財”,執行到位財產刑1.28億元﹔懲治貪腐,審結職務犯罪40件48人。與此同時,深度剖析黑惡犯罪滋生原因,發出司法建議40份,促進工程建設、金融放貸、網絡監管等領域治理。
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維護企業生存方面,高效化解勞動糾紛2751件﹔依法審結醫療損害責任糾紛76件,持續推進反家暴、家事調查、財產申報等工作。
司法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與全市各職能部門的良性互動協作。2020年8月,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廈門市委政法委、廈門市司法局等38家綜治平安責任單位對接銜接聯動,成立全國首個全市一體運行的訴非聯動中心,整合全市調解資源,訴前化解糾紛18146件,全市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下降6.22%,其中收案量第一的民間借貸案件下降17.81%。
穩金融、重公平,優化營商環境展作為
2020年,廈門金融不良率遠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廈門擁有全國首創的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站,曾在全國率先推行金融擔保物權快速實現程序改革。這一系列金融司法機制創新,還被寫入了《廈門經濟特區地方金融條例》。據悉,中心成立一年多,辦結金融糾紛33257件,回收金融債權210.78億元。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廈門中院去年出台《關於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標國家評價標准,全力優化“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指標,實現商事糾紛立審執破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審結商事案件41624件,結案標的289.06億元,上升18%和24.06%。
同年8月,廈門成立全省首家破產法庭,創新簡易破產案件快速審理、破產管理人綜合查詢接管等機制,審結破產案件560件,上升225.58%,盤活企業資產32.8億元。其中,海滄法院成立全省首家“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糾紛調解室,為商事主體提供便捷高效解紛服務﹔湖裡法院發揮概括性委托送達機制作用,及時披露經營異常企業名單,助力廈門自貿片區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重視發揮知識產權法庭龍頭作用,依法平等保護國內外企業、國有和民營企業,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2020年,廈門審結知識產權案件3313件,嚴懲源頭、惡意、協助侵權行為,搭建了跨閩西南區域、跨司法、行政、高校等行業、集聚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區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平台,創設跨境電商知識產權預警服務機制,審理的一起假冒注冊商標罪案入選“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
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代院長謝開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廈門全市法院將以更高站位服務中心大局,全力保障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以更實舉措踐行司法為民,傾力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以更強定力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打造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以更高標准加強隊伍建設,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對司法腐敗零容忍,為新時代法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謝開紅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