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履職責,砥礪向前又一年。
不平凡的2020年,為福建省政協工作寫下生動的新注腳。
過去一年間,省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建設“政協大省”為目標,持續深化拓展“強黨建、轉作風、謀創新、促履職”的思路舉措,切實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奮力干出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樣子。
新形象:強化黨建樹新風
喜報從北京傳來——福建省政協機關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作為全國2884個文明單位的18個代表之一,登台領獎接牌。
這是福建省政協展示新時代新形象的高光時刻。
全國文明單位,是近年來省政協機關所獲獎項中創建難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綜合評價最好的一項榮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凝聚著創建過程中的辛勞付出。
黨建引領,是省政協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工作中最核心的一環。而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同時也是省政協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
一年來,省政協聚焦人民政協事業最根本的保証,做好政協黨建的大文章,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省政協黨組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召開黨建工作推進會,舉行閩西南和閩東北片區調研座談會,查找問題並落實整改任務12類73項,全面推動中辦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及福建省實施意見的落實到位。
在黨建引領下,重點抓好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兩支隊伍”建設,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省政協黨組成員對33名黨員常委進行履職點評,分工聯系21個界別213名黨員委員﹔各專委會分黨組深化落實聯系界別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有關規定,把更多的人團結在黨的周圍。
黨旗高高飄揚,鮮明指引方向。省政協把牢正確政治方向,以學習聚共識,不斷夯實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持續健全,全年省政協9個專委會的35個學習小組開展學習交流活動86場次,共有委員919人次參加﹔組建省政協理論宣講小分隊,實現全省9個設區市政協和省政協平潭工委學習宣講全覆蓋﹔全年在省委黨校、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部分市縣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共開展政協理論宣講40多場,受眾2萬多人次……
一年來,全省政協系統持續興起學習熱潮,堅持不懈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推動理論學習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新機制:干在實處出成效
如何為評價協商議政質量打造一把“尺子”?
針對政協工作長期以來存在的這一難題,福建省政協去年通過機制創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根據《全國政協協商議政質量評價工作辦法(試行)》精神,省政協研究制定《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議質量評價試點工作方案》,推動協商議政由注重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麼效果轉化。
著眼“評價誰”——精心選擇履職比較經常、制度比較健全、工作比較規范的年度專題協商議政會議作為評價對象。
著眼“誰評價”——引入第三方獨立測評體系,第三方組成人員一般為專家學者、政協委員、機關干部和黨政部門負責人。
著眼“怎麼評”——每場專題協商會都發放問卷,邀請第三方測評人員根據協商選題、調研情況、所提建議、會議組織、委員發言、協商氛圍等評價指標,現場打分,第一時間公布測評結果。之后經過專委會初評和領導小組定評,給出專題協商質量的最終評價結果。去年7場的省政協年度重點專題協商議政會議,第三方測評優秀率最高為100%,平均優秀率達97.1%。
這一創新實踐把原本模糊的協商議政質量通過機制創新實現精准量化評價,有效推動政協工作落在實處。大家紛紛表示,現在專題協商議政的質量更好了,政協委員履職的熱情更高了。
以機制創新推進工作提質增效的理念,在過去一年間體現在了省政協工作的方方面面。
倒排進度、挂圖作戰。2020年新年伊始,省政協就制定方案,把年度主要工作任務分為4大部分113項,每一項任務都明晰責任單位、完成時限,確定年度主要工作的“施工圖”“任務單”。 隨后,又跟進印發《2020年省政協主要工作任務序時推進情況報告表》,對年度主要工作任務全程跟蹤、一抓到底,用制度保障任務落實。
“過去一年,省政協還在提案辦理、協商成果轉化、專委會工作等領域創新制度,以制度確保各項工作干在實處出成效,從而更好地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省政協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新作為:促進履職顯擔當
剛剛過去的2020年,向省政協深刻把握專門協商機構職能定位的新內涵、強化責任擔當履職盡責,提出了新挑戰、新問題、新要求——
疫情沖擊深入社會方方面面,必然要求兼顧各類人群合理利益訴求。
決戰脫貧攻堅剩下硬骨頭,必須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尤為需要暢通訴求、達成共識、厚植民意。
面對新形勢,省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持續提升“建”的質量、“專”的水平、“商”的特色,彰顯委員履職的新作為。
“接地氣”協商,“上雲端”議政,“暢渠道”履職。
2020年,“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的生動實踐在全省各地生根開花。協商議政不再局限於機關大院,而是走進田間地頭、社區村居。省政協開展“上門協商”“懇談協商”等協商活動30多次,充分反映各界群眾的願望和意見,突出小角度大影響。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省政協推行網上會議、線上議政。多場協商會議在各設區市政協、省政協平潭工委和港澳地區設置分會場,有些場次還在省內企業、鄉村、社區以及台灣、澳門等地設置戶外視頻連線點,遠程協商在為期40天的網絡議政階段首次引入11個省直部門與委員互動回應……這些協商形式的探索,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拓展了委員履職的方式。委員處處能議政、時時可協商的履職新作為,在非常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省政協還創新“專委會+界別+委員”履職方式,建立25個省政協委員聯系點,多點暢通協商民主渠道,給履職新作為創造條件、搭建平台。
委員們在新時代錨定新使命的履職新作為,讓建言資政找到了民意最大公約數,凝聚共識畫出了民心最大同心圓。
省政協進一步優化履職服務,落實履職保障,健全考核辦法,實現了委員從“要我履職”到“我要履職”,交出的“委員作業”也取得了新的更好成績。
2020年,省政協委員共有1118人次參加遠程協商、委員議政廳、議政直通車等“線上+線下”的履職活動﹔共提交提案952件、大會發言材料66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7500多篇、理論文章或宣傳政協工作稿件550多篇。委員年度履職合格率達到100%,平均得分比上年大幅提高21分,充分彰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責任擔當。(記者 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