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個城市和一棵樹完美無瑕結合在一起,那這座城市便是福州,這棵樹正是榕樹。
福州簡稱榕,又稱榕城。福州有榕樹16萬株,古榕千株,大街小巷,公園廣場,如傘的榕蔭覆蓋全城。榕樹就是福州的城市形象、綠色名片,是國家森林城市福州的一大特色。
說榕樹獨木能成林,就是說榕樹有氣生根,它的氣生根從樹干上垂下來以后,隻要接觸土地,就能長成和樹干一樣大小的根,所以榕樹佔地面積越變越大,獨木能成林之說由此而來。
也許正是因為榕樹有那麼強大的生命力,所以福州人才那麼喜愛它。古榕樹在福州是一大景觀,以樹齡長、歷史久、數量多而著稱。如果說“古樹是城市的象征”,那麼作為象征福州的古榕樹,可謂不勝枚舉。
森林公園“榕樹王”
在福州北郊的森林公園中,生長著一株樹冠龐大的古榕,人稱“榕樹王”,這棵古榕的樹冠為福州榕樹之首。據說樹齡將近千年,是宋代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倡導植榕時所栽。
裴仙宮“第一古榕”
裴仙宮內的一棵古榕,八個人手拉手才勉強圍住這棵古樹。被稱為“榕城第一古榕”,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名木古樹。
於山“壽岩榕”
這株榕樹的樹齡並沒有史料記載,相傳岩石上的“壽”字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一位名叫奎聯的人在此大擺筵席為榕樹祝壽時刻下的。由此猜測,樹齡至少185歲以上。
壽岩榕的樹冠像擎天柱般向上伸展著,陽光透過樹葉縫隙,洒落滿地晶瑩,甚是好看。
雙拋橋“合抱榕”
雙拋橋古榕有一個傳說,古時候這座橋叫河草橋,兩個很恩愛的男女為了抵抗封建婚姻制度,被惡霸雙雙拋到橋下。此后,橋兩邊長出了兩棵榕樹,逐漸向河對岸生長,合抱起來的。后人就把這個地方稱做雙拋橋。
朱紫坊“龍牆榕”
“龍牆榕”位於鼓樓區安泰河邊朱紫坊內,來此觀賞,會發現這株榕樹的根系完全裸露,“裸根”如一道天然屏障立於安泰河沿,鐵干虯枝,盤根錯節,宛如蟠龍騰躍,因此被稱為“龍牆榕”。
馬尾羅星塔公園“獨木成林榕”
在馬尾區羅星塔公園內,有一片佔地近百平方米的獨木成林榕。三四十株大小不一的榕樹拔地而起,須根叢生,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榕樹旁立有“古樹名木”牌,上述:“百年古榕,清末植種﹔兩樹同根,根網壁畫﹔枝繁葉茂﹔獨木成林,福州市樹。”
馬尾羅星塔公園“塔榕”
除了獨木成林榕,公園內還有一株中國塔榕。這株紅榕據說是左宗棠在馬尾創辦船政學堂時所植,親歷了馬江海戰,見証了馬尾船政文化的發展,是馬尾區唯一的一級古榕。榕樹既有陽剛之氣,又富有浪漫色彩。
西門高峰橋“人字榕”
人字榕,位於福州西門高峰橋河邊,是歷史悠久、樹型奇特、久負盛名的古榕之一。相傳植於清乾隆年間。此樹一條氣根生長時被當地一居民牽引到對岸,天長日久形成板狀樹干,與原樹干形成人字形,當年來往船隻可以從人字榕下駛過,別有一番情趣。
福州四中“編網榕”
編網榕生長在福州四中校園裡,是數株古榕交織而成的,樹無主干,樹干中空的形態,可容2-3個人。這一奇觀是由於樹干與氣根圍抱著石塊交叉生長,后因石塊脫落而形成的。(福州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