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本該是銷售旺季,在福州電動車市場,不少商家卻選擇關店。
2日,剛暖和幾天的福州突然又降溫,不少依賴電動車出行的福州市民不得不全副武裝。同樣遇“冷”的,還有福州的電動自行車市場。
在位於六一南路的福州最大的電動車一條街,記者看到,店面齊刷刷地關門了,不少門店還在卷帘門上貼上了“旺鋪轉讓”的紙條。
市場面臨“寒冬”
接送孩子、上班通勤、菜場採購……在福州市區,騎著電動自行車穿行的身影在大街小巷再尋常不過。數據顯示,福州市民採用步行和自行車、電動車出行的佔60.1%。
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電動車市場早年在福州便自發形成。
在福州最大的電動車一條街亦是如此——20家左右的電動車門店沿街排開,包括愛瑪、新日、小牛、小刀等在內的眾多國內知名品牌爭芳斗艷。
往年,春節期間就是一大購車高峰。可今年為何電動車商家關門謝客呢?
記者輾轉聯系上了其中一家品牌電動車經銷商。
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經營者介紹,主要還是因為市場遇冷。同時,新的一年,部分同行與門店房東溝通租金下調不順利,在資金鏈壓力下不得不萌生去意。
“整條街一天銷不出5台車,這和過去比,一個天一個地!新年一過,租金又漲了,經營壓力實在太大了!”這位業者坦言,多數門店已入不敷出,面臨開店就虧損、關門庫存積壓轉讓金無著的尷尬境地。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在福州市場,有實力的經銷商還可以勉力支撐,一些新入市廠商和小代理商則情況堪憂。
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經銷商寄希望於房東能做一些讓步,降低門店租金,減輕經營壓力。
據記者了解,源於以往電動車市場的火爆,這條街的商戶每月租金在160~280元/平方米之間,遠高於周邊地區的房租。可並不樂觀的是,這個電動車一條街涉及門店較多,房東意見不一,各方很難取得共識。有的房東甚至表示,寧願空鋪也不願意降低租金。
不少電動車商戶表示,關一天店,對於每戶商戶都是損失,但經銷商希望以此取得門店房東的同情和警醒。“畢竟現在整體市場環境也不好,失去了電動車行業租戶,許多門店空鋪損失也會十分巨大。”
行業亟待轉型
業者口中的“經營壓力”,其實更多是源自2019年開始,福州市政府對電動自行車制定的“減存量、控增量”的政策。
“往年,福州市區電動車的年銷量通常在30萬輛左右,而今年,福州市僅向市區開放3萬張牌照,對商家而言,可預知的降幅至少就高達90%。”福州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監事長張俊譽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為了確保福州市場電動車銷售業務穩定,避免行業發生震蕩,福州市政府部門多次召集主要品牌商家提出有效解決對策,敦促並要求商家縮小經營規模,以減少經營損失。
“對於福州市電動車品牌代理商縮減門店規模,避免連續虧損的臨時應對做法,我們是充分理解的。”張俊譽表示,鑒於目前市場的艱難困境,目前福州幾大品牌電動車代理商經慎重商議,決定配合政府部門,整合門店資源,優化經營管理,對於一些虧損較大的門店予以關閉退租,以控制運營開支,減少成本。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不少品牌直營店和經銷商而言,合約未到期,庫存壓力也較大,單純的一退了之並不符合現實。另外,福州市場上大量的存量電動自行車用戶對售后服務的需求依舊存在。
某品牌電動車的福州代理商陳先生對記者表示,他們依舊需要為市場上的存量用戶提供服務,不會一走了之。但為了繼續生存,也不得不和品牌總部商談給福州更多銷售政策支持,包括消化存量非標車、分攤經營費用、優化售后服務等。
行業協會則希望行業商家在響應政府號召的同時,借此時機改變經營模式,共克時艱,在保証社會和諧穩定與行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護商家利益。
據記者了解,針對一些品牌退出后出現的售后真空,以及存量市場用戶的售后服務,在行業協會引導下,有品牌代理商已開始聯合其他商家計劃成立合資售后公司,並與號碼百事通合作,開展包括維修、換電、更換配件、翻新等服務。“未來也計劃和郵政、快遞、外賣、代駕、環衛等服務行業洽談合作,定期對他們的電動自行車提供維保服務,這或許也是可以開拓的藍海。”
張俊譽表示,接下來,福州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引導中小商戶自救,包括抱團開拓售后服務市場,加大在郊縣和鄉鎮市場的營銷力度,減少因“限電令”帶來的損失。同時,他也希望,政府部門在稅收、租金等政策上,能對存量商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