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賦能泉州“創新極核”

2021年02月03日17:3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面向產業升級和新經濟發展需求補科技創新“短板”,科研院所的引進不斷提速:中科院系列院所相繼進駐,985、211高校紛紛落地開辦研究院,央企接踵而至設立研發中心……泉州大地正以“大院大所大平台”建設“創新極核”,為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高能引擎。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我們要求一個主導產業至少創建一個科研創新平台。”泉州市科技局創新平台與成果轉化科科長吳志雲介紹,2013年以來,泉州先后引進共建各類科研院所17家,覆蓋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紡織鞋服、石油化工、新材料、陶瓷建材、生態環保等“新”“老”產業領域。

這些平台承擔著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重大創新產品的研發攻關任務。比如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在電機控制系統、智能化人機交互、機器人動態定位等相關技術研究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推動泉州在重點領域形成重點戰略產品。吳志雲介紹,17家科研院所目前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521項,其中含國家部委級項目36項、省級項目99項,獲授權專利608項。

在“大院大所大平台”計劃的牽引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結成緊密協作、共享共利的創新紐帶。以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牽頭建設制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並獲批成為福建省首個國家級試點聯盟,目前共有成員單位48家,其中包括7家高校、3家科研院所和38家制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共享儀器1000多套。

大院大所還與泉州民營企業緊密合作,有效促進了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據數據統計,17家科研院所累計服務企業1900多家,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645項,獲橫向技術服務收入1.2億多元。其中,2020年共完成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16項,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673項,實現產值6725萬元。

這些平台還猶如“梧桐樹”,為泉州引來四方“鳳凰”。截至目前,各大院大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共引進培養各類科研人員2200多名,其中國家級人才24人,省級人才105人,泉州高層次人才488人。(王樹帆)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