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作為8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實行“3+1+2”的“新高考”模式。考試科目、考試方式、計劃編制、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等都有重大調整。
1月23日至25日,為全面檢驗“新高考”准備情況,也使考生熟悉考試、志願填報和高校錄取的流程及基本方法,盡早發現“新高考”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預案,福建省進行了“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考試結束后,記者走訪福建省部分中學高三畢業班,探訪改革之下各方迎考的思考。
福建省20.1萬考生參加考試
根據福建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數據,全省共有20.1萬名考生報考本次適應性考試,共設88個考區215個考點8875個考場,抽調監考教師等考試工作人員4萬多人。
此次適應性考試,語文、數學和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即八省一張試卷,亦即俗稱的“八省聯考”。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和生物六門科目為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題,即使用地方卷。這場從報名、命題,到考試、評卷、錄取的全真全員全過程適應性考試,給廣大考生、教師和學校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使“新高考”的面目第一次浮出了水面。
盡管考試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霞浦宏翔高級中學考生繆筱昕對身在考場的心情仍記憶猶新:“由於第一輪復習還沒結束就參加了八省聯考,我十分緊張,加上試題比較新穎、題量增多,考完后感覺挺忐忑的。”不過,適應性考試重在“適應”,目的是讓考生提前了解“新高考”的題型,因此,繆筱昕對於幾個月后的實戰仍有信心。
此前,省內教育專家多次表示,適應性考試是“新高考”前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但無需將考試成績與正式高考結果挂鉤。
抱持類似的心態,建寧一中考生黃芳羚的自我暗示更有建設性。“試卷難度比平時略難,我更清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她感慨,“考試的時間、題型有很大變化,讓我覺得‘新高考’不隻考能力,更是考心態。”
尤溪一中黨總支副書記林友綱介紹說,適應性考試結束后,學校立刻從學習方向、心理健康、填報志願等三個方面對學生展開輔導。“這考試不僅考學生,更是對學校、教師的一次能力考核。”
建寧一中校長徐祚壽也認為,此次八省聯考的題型、題量與試卷的難度,對各學科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精准復習成為備考思路
據了解,本次適應性考試成績即將發布。那麼,余下時間如何高效率地備戰?
霞浦六中副校長曹家輝說,學校正一方面以考試情況為依據調整復習進度,銜接考試內容,做到精准復習﹔另一方面按照學生學情,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案。該校考生王鋒說,這次適應性考試考了外國小說中出現的文化常識,促使他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福州三中校長陳煒認為,“新高考”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他介紹說,福州三中高三復習備考工作以“新高考”課程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為導向,指導教研組吃透課標,緊抓學科素養,依托大數據教學輔助系統,實行精准教學,關注復習效率和質量﹔推動各學科抓好必選科目這一重點,優化復習路徑,關注選科組合這一焦點,調整備考思路,助力學生減負增效提分。
新學期開始后,該校指導學生重新制定復習備考預案,挖掘學生成長的“增長點”,發揮適應性考試“仿真高考”的功能,引導學生不斷調適心態,訓練考試技巧。
陳煒還提出,面對高強度的高三復習生活,學校要構建以家委會為主渠道的家校互動常態化平台,發揮各方資源優勢,保持家校同步,搭建家校互動“榕蔭橋”,形成合力,營造相互信任、積極向上的迎考氛圍。(記者 庄嚴 通訊員 顏晨曦 羅姮 曾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