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充分挖掘利用嘉庚資源、紅色文化資源 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生動

2021年03月11日10:40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集美區充分挖掘利用嘉庚資源、紅色文化資源 讓黨史學習教育更鮮活生動

文史專家陳新杰在三立樓前為同學們講述三立樓的紅色往事。 林志杰攝

在老一輩革命家留下足跡的珍貴文物建筑裡講述紅色故事、傳承嘉庚精神,讓紅色文化的火種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代代相傳——昨天上午,一場特殊的“庚·讀者”經典誦讀活動在集美小學的“紅色文化點”三立樓前拉開帷幕。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集美是嘉庚精神的發源地,包含嘉庚精神特質在內的廈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作為嘉庚故裡和閩西南革命的搖籃,集美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轄內擁有18處革命舊址遺跡,可謂是一座開放的“紅色教育博物館”,處處是學習黨史的活課堂。

集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嘉庚資源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集美結合“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做好特色工作,通過紅色研學、經典誦讀等新穎生動的形式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把紅色火種播進青少年的心中,讓紅色基因深入人心、代代傳承。

三立樓前重溫崢嶸歲月 “紅色火種”播撒少年心田

“我們現在所在的三立樓,最早並不是集美小學的教學樓。20世紀20年代早期,這裡屬於集美學校師范部,最初是磚木結構,整體要比現在矮兩層。”昨天,在三立樓前,來自集美小學五年級的賴祉燁擔任“小小講解員”,為同學們介紹三立樓的“前世今生”。

90多年前,集美學校匯集了來自福建、廣東等省份的進步青年。1925年6月,共青團廣東區委派遣藍裕業來到集美學校,吸收羅揚才、劉端生、邱泮林等人為共青團員,在三立樓成立廈門地區第一個共青團支部,由李覺民任書記。

“一批進步青年在集美學校成立讀書會,一起閱讀、分享革命進步書籍。當年集美學校圖書館有很多馬列主義的藏書,這點從存留至今的幾張集美學校購書單中就可以看出。”市政協特約文史研究員、集美陳嘉庚研究會原理事陳新杰昨天也受邀來到集美小學,為師生們講述三立樓的紅色往事。

經歷百年風雨,巍巍矗立的三立樓如今仍作為校舍使用,莘莘學子每天在這座有故事的建筑裡讀書、成長,接受嘉庚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無聲滋養。“聽了三立樓的故事,我覺得在這裡上學特別自豪。”集美小學五年一班的劉奕鋆說。“能夠在嘉庚先生創辦的學校讀書,我更要以誠毅精神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做到誠以待人、毅以處事。”賴祉燁說。

“庚·讀者”打造品牌 傳承嘉庚精神弘揚紅色文化

“英雄是什麼/英雄是在危難之時/敢於邁出一腳的人/英雄是什麼/英雄是渾身彈孔/仍用雙臂抱緊紅旗的人……”昨天,來自集美小學的“庚·讀者”志願者齊聲朗誦一首原創詩歌《英雄》,以稚嫩卻激情澎湃的童聲向革命先輩和新時代的英雄們致敬。據介紹,這個節目在去年舉辦的廈門市中小學校經典誦讀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集美小學具有純正的紅色基因,學校裡就有三個紅色文化點,一直以來我們非常注重紅色文化教育,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嘉庚精神。”集美小學校長陳志良介紹,每到周末,學生志願者還會走進歸來園、鰲園景區,面向海內外游客開展經典誦讀。

事實上,由嘉庚文化志願者服務隊開展的“庚·讀者”經典誦讀活動已經成為集美區傳承嘉庚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的一大品牌項目,自2019年啟動以來已先后舉辦了約200期,吸引了包括集美小學、集美二小、集美幼兒園、集美大學等多所學校師生、家長的參與。

去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庚·讀者”經典誦讀活動依然有序開展。累計逾2400名嘉庚學子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以鰲園、歸來堂、“嘉庚”號海洋科學考察船、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為舞台,講述嘉庚故事。2020年全年開展活動53場次,編排並演出各類節目350個。每場活動均制作為獨立短視頻,通過微信公眾號、各類視頻平台進行展播,進一步擴大嘉庚精神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下一步,集美區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挖掘陳嘉庚與黨史相關內容,在“庚·讀者”經典誦讀活動中更多地展現紅色文化,激勵青少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奉獻青春、綻放光彩。

【亮點】

挖掘學村資源 推動“紅色研學”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立足轄區的嘉庚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集美區將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把宣傳激發的精氣神轉化為推動集美發展的強大動力。接下來,集美將開展“學黨史頌嘉庚跟黨走”百場宣講活動,邀請老戰士、老黨員、老同志走進基層講黨史、上黨課。

依托嘉庚故裡、百年學村的特色優勢,集美區將廣泛在轄區大、中、小學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嘉庚志願者的作用,加大與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等高校的資源對接,推動紅色宣講活動常態化開展。

以18處紅色文化遺存和革命遺址為載體,集美將繼續深挖提升“紅色研學”主題路線,推進“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做大做強全域旅游示范區。

【名片】

三立樓

三立樓是集美學村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6月,閩西南第一個共青團支部——共青團廈門支部在三立樓成立,這裡由此成為廈門革命的發源地,集美學校也成為閩西南地區的革命搖籃。(廈門日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劉平)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