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加快推進城市節水建設:匯聚合力 節水有道

2021年04月02日08:11  來源:福建日報
 

  前不久的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主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在福建省,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城市面積擴大,城市用水人口逐年上升,推進水資源集約利用、落實“節水優先”成為福建省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福建省多措並舉,匯聚多方力量,建設了一大批節水示范載體,全力推進節水行動在各個城市落地見效,節水愛水的綠色生活已在福建省蔚然成風。

  以點帶面 打造節水領跑者

  4月,福州市濱海新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院區已落成,5月即將開業。和工程同時完工的,還有“院區能耗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中的用水部分,對市政進水總管、水箱進水管以及各大樓層的分水管的用水自動計量,形成醫院用水流量的拓扑圖,同時對水網漏水報警。”該院后勤管理處的工程師高原介紹說,在科室用水計量基礎上,系統還能進行同比、環比、單位能耗及能耗排序等功能,以進一步增強每個員工的節水意識。

  后勤管理處處長葛志勇介紹,位於福州市台江區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院區,早已全院參與節水行動,通過制定節水制度,定期查漏,冷卻塔用水循環使用,升級用水管路、熱源、用水器具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平均門診量每年增加約5%的情況下,年總用水量、門診人均用水量、每床用水量均呈下降趨勢,獲評“福建省公共機構節水型示范單位”。目前,老院區的“智慧節能在線監測管理系統”也在建設中。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城鎮節水工作指南的通知》,‘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600立方米應視為缺水城市’,目前,福州市六城區人均水資源量為359立方米,屬於缺水城市。”福州市自來水廠節水辦負責人黃炳賢告訴記者,為推進城市節約用水,福州市不斷鼓勵節水行為,2020年底,更制定《福州市城市節約用水獎勵辦法》,對取得“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稱號的主體予以獎勵。

  “剛建成的用水監測管理系統,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水資源和至少200萬元水費。”節水服務企業福水智聯的工程師許為杰介紹說,根據省水利廳的委托,該企業對省級單位提供節水提升服務。2020年,全省有24家省級機關、省屬事業單位在省水利廳的幫助下,得到專業的創建節水型單位輔導。

  據統計,至2020年底,全省具備獨立物業管理條件的45個水利機關全部建成節水型機關﹔永春等24個縣(市、區)建成縣域節水型社會﹔福建工程學院等9所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不僅是公共機構節水蔚然成風,節水型居民小區也在福建省全面開花。在泉州御花園小區,樓房屋頂設置集水管,再通過屋面雨水管,將雨水導入儲水池﹔小區走道兩側設置雨水溝,將收集的雨水一並引入儲水池﹔經過中水處理系統,這些雨水被用於小區景觀水池和小區綠化灌溉。

  “儲水池一個月可為小區省下7000元水費,大大減少業主的公攤費用。這也提高了小區業主‘節約用水’的意識。”御花園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介紹,該小區是泉州41個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之一,在一開始就規劃建設了中水處理系統,通過收集雨水澆灌綠化,實現了小區用水的良性循環。

  “我們明確要求,各地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的節水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55家企業、50個單位、57個居民小區獲評省級節水型單位(企業)、小區。

  珍惜點滴 系統建設節水城市

  在漳州市南湖,生態透水彩色混凝土鋪設的道路和下凹式綠地,讓雨水迅速滲透﹔自然群落式植物配置,增加喬灌木的種植量和密度,建設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措施,防止地表水沖入雨水管道造成污染﹔雨水花園內的滲透井,利用多孔結構和碎石紗布的輔助攔截雨水泥沙,將過濾后的雨水匯入河湖中……

  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減少地表徑流,加大雨水滲透量,將雨水充分利用起來,是福建省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效之一。

  “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我們無法想象,一個缺水的城市將會是怎麼樣?”省住建廳城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除了海綿城市建設,福建省還在供水管網建管、水價格調節機制、再生水利用、推廣節水用具和節水技術、普及節水知識等方面做足功夫,努力讓每一滴水得到充分利用。

  漏損治理是城市節水的重要一環。近年來,福建省不斷加快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建立精細化管理平台和漏損管控體系,提升管網運行管理水平,減少管網漏損。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全省新建改造供水管網7374公裡。2020年,全省年管網供水漏損率下降到10%以內。同時,通過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目前,福州、漳州、莆田、泉州等市、縣(區)均已實施了計劃用水管理。

  為減少城市新鮮水取用量和污水外排量,各地正大力推進城市污水廠提標改造和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將污水處理廠出水經淨化后,用於生態景觀、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等領域。據統計,目前,全省共有79座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以上排放標准,至2020年年底,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量約3萬立方米,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29.5%。

  福建省還不斷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住建部門要求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必須採用節水器具,全面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標准的生活用水器具,鼓勵居民家庭淘汰和更換非節水型器具。

  “至2021年1月,福建省已有廈門、泉州、漳州等3個國家節水型城市,晉江、石獅獲評省級節水型城市。”該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福建省除了持續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外,還將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鼓勵更多市、縣(區)積極創建。同時,推廣再生水用於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