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標准建設的春倫生態茶園。
福鼎優質白茶茶青供不應求,今年春茶茶青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0%左右,茶農茶企增收明顯。
建寧蓮子
福州春倫茉莉花茶標准化生產車間
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一款慕尼黑啤酒瓶身上標注的慕尼黑啤酒地理標志。新華社 發
核心提示
自3月1日起,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隨著協定生效,我國首批100個地理標志正式獲得歐盟保護。其中,福建省有安溪鐵觀音、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建寧通心白蓮等11個地理標志進入首批名單,入圍數量在全國各省市中名列前茅。這次福建省地標的成功入圍,再次加速了福建地方特色產業的升級發展和全球化步伐,成為推動發展、富民強省的又一條有力途徑。
加速產業升級發展與全球化步伐
“福鼎白茶進入中歐地標互認首批名單,這是大利好!”3月28日,參加第十屆福鼎白茶開茶節開幕式的一位茶商高興地說,“今年福鼎白茶的春茶茶青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0%左右,茶農茶企增收明顯。我們茶企躍躍欲試,想要在國際舞台上一展身手。”
“加入中歐地標互認名單,對我們來說就是拿到了國際通行証,這表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的角色由加入轉為引領,互認以后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標志將成為走向世界的品牌。”福建春倫集團董事長、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茉莉花茶研發專業分中心主任、全國茶標委花茶工作組秘書長傅天龍對記者說。
自3月1日起,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隨著協定生效,我國首批100個地理標志正式獲得歐盟保護。據了解,這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協定附錄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志(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第一批雙方互認的各100個地理標志,來自27個省區市,於3月1日起開始生效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志,將於協定生效后四年內完成相關保護程序。
記者從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福建有安溪鐵觀音、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正山小種、建寧通心白蓮、鬆溪綠茶、武夷山大紅袍、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羅源秀珍菇、桐江鱸魚11個地理標志進入首批名單,入圍數量在全國各省市中位處領先。此外,平和白芽奇蘭、北苑貢茶、連史紙、政和白茶、鬆溪紅茶、南日鮑、雲霄枇杷、寧德大黃魚、河龍貢米9個地理標志在協定生效后第一個4年期內進行處理。
這意味著福建首批保護名錄中的產品將擁有中歐雙方對其品質與文化的背書,且保護力度空前。舉例來說,按照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在歐洲市場上受到保護后,未在安溪生產或不符合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標准生產的,在歐洲將不允許使用“安溪鐵觀音”一詞。
這次福建地標的成功入圍,再次加速了福建地方特色產業的升級發展和全球化步伐,成為推動發展、富民強省的又一條有力途徑。
“福建積極推動‘中歐100+100’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交換清單目錄工作。以安溪鐵觀音為例,有關部門收集整理安溪鐵觀音出口歐盟的相關數據,並根據歐盟提出的修改意見,對安溪鐵觀音質量技術規范進行修改。”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商標處有關負責人說,積極通過國際商標注冊對地理標志進行延伸性保護,其中包含地理標志公眾品牌的商標國際注冊和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經營者自有品牌的商標國際注冊。目前,安溪鐵觀音已在歐盟、俄羅斯、烏克蘭、日本等35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國際商標注冊。
讓歐洲刮起“中國風”
“地理標志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是在具有特定地理來源並因該來源而擁有某些品質或聲譽的產品上使用的標志。它既指產品,也指區域,通常被用於農產品、食品、酒類和酒精飲料、手工藝品和工業品。如果地理標志不加以保護,未經授權的生產者就可能會以假亂真,以地理標志的品牌和聲望蒙騙消費者,侵害合法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商標處負責人說。
除了有效打擊“李鬼”,協定也給福建地理標志產品進入歐洲開辟了快速通道。地理標志不同於企業商標,想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經過非常嚴格而漫長的手續,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時間。現在有了協定的保護,福建地理標志產品的出口可以省去不少繁瑣的步驟。
“過去茶葉出口,他們說行就行,說不行就不行。標准互認后,讓我們的標准有了話語權。”傅天龍說。
茉莉花茶起源於福州,由於其香氣獨特深受大眾喜愛。然而,1994年至2005年,福州茉莉花茶受到頗多困擾。一些茶廠用成本較低的玉蘭花冒充茉莉花,外地甚至國外的茉莉花茶打著“福州茉莉花茶”的名號在市場上銷售,導致產業混亂,這10年是福州茉莉花茶企業生存最艱難的時期。
為促進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做大做強,2005年,福州市有關部門聯合福州茉莉花茶產業聯盟,開始制定福州茉莉花茶地方標准。2009年9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福州茉莉花茶”實施地理標志保護,福州茉莉花茶有了身份証,與廣西、浙江、江蘇以及東南亞等國的茉莉花茶區分開來。福州市政府給新種的茉莉花補貼逐漸增加,從2008年的一畝300元到現在的2500元,福州茉莉花茶產業逐步規范壯大,產值也由2010年的十幾億元,發展到現在近40億元。
隻有產於福州市區域內的茶坯、烘青、茉莉花,制作工藝4窨以上、含水分8點(100斤含水分8點,國家標准是8.5)、下花量150斤以上,才能稱為“福州茉莉花茶”。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后,不滿足以上生產條件的茶企不能以“福州茉莉花茶”的名號在歐洲市場銷售。
“目前,我們共使用標准141項。”傅天龍說,“從茶坯加工、處理,到茉莉花茶的窨制,每一道操作工序都是嚴格按照標准技術參數執行。標准化生產克服了傳統手工制茶的弊端,推動花茶生產從傳統手工業走向現代工業化生產,使歷史悠久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藝這一寶貴的非遺文化發揚光大。我們要借助茶葉出口,在歐洲刮起‘中國風’,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這是做茶人要有的文化自信。”
消費者和企業的“保護傘”
“地理標志是一種知識產權、質量標識,如同國際通行証。”福建省茶產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劉紹文說,“這些產品不僅可享受高水平保護,還可以使用對方地理標志的官方標志。雙方政府互相保護,雙方的市場都擴大了,這是互利互惠的。”
記者了解到,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是中歐之間首次大規模互認對方的地理標志,都是雙方久負盛名、家喻戶曉的地理標志,比如,中國的山西老陳醋、煙台蘋果、普洱茶、庫爾勒香梨等﹔歐盟的巴伐利亞啤酒、愛爾蘭威士忌、孔泰奶酪、帕爾瑪火腿等。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也是一個能夠實實在在地惠及雙方消費者和企業的“保護傘”。例如通過協定,中歐互認對方的地理標志,相關地理標志產品即可獲得歐盟的保護,地理標志持有人不需要自己去歐盟申請,節省了大筆國際旅費和聘請律師等費用,以及人工成本﹔納入協定保護的地理標志不僅可在對方獲得法律保護,還可使用對方的地理標志官方標志,有利於相關產品有效開拓海外市場﹔協定涉及的地理標志,不僅受到法律保護,遇到問題還可以通過協定建立的雙邊機制來解決,使相關地理標志持有人的合法權利受到雙重保障。
隻要瞅准商品名、從正規渠道購買,中國老百姓就能放心吃上、用上貨真價實的歐洲原產地商品。比如購買香檳時,不用再費勁地辨別酒的原產地是否為法國香檳區,隻要認准地理標志以及產品名,就可以輕鬆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