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張臉”就能看病、結算、取藥,隻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在家購藥,這種就醫便利你體驗過嗎?數字化醫療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改變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提前把慢病管起來,讓傳統的“重醫輕防”向“醫防並重”轉變。
“三明醫改”是全國較早的數字化醫療實踐之一,實現了藥品價格下降、醫務人員收入提升、醫保基金扭虧為盈的多方共贏局面。“一切大數據和技術創新都應該為民生服務。”為“三明醫改”提供信息化支撐的易聯眾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曦說道。聚焦民生,易聯眾提供了不少信息服務,在數字化醫療領域積極探索。
打通場景:宅家也能購藥,刷臉就能看病
去年疫情期間,福建不少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體驗了一把“雲藥房”的便捷。 “雲藥房”針對高血壓、糖尿病兩種慢性疾病先期試點,患者線上下單后,系統根據近6個月內醫保門診記錄處方,審核藥品、劑量等,確認無誤后,由藥劑師配藥。患者還可以通過“雲藥房”選擇免費配送藥品。
“雲藥房”不但可以網上購藥,還可以使用醫保在線結算。“醫保基金是在線直接結算的,除掉醫保基金支付部分的,由個人負擔的由患者自行在線上直接結算。最高銷售限價與公立醫院售價的藥品標准是一致的。”福州市醫療保障數據監測中心副主任鄧文說道。
“雲藥房”的推出得益於易聯眾的醫保信息化建設業務。易聯眾全流程打造了一站式支付通道、醫保電子憑証、電子處方流轉、公共服務平台、醫保在線監管平台、信用跟蹤評估平台。此外,公司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5G技術,實現了隻需刷臉就能看病、就醫、聯藥和醫保報銷的智慧醫療模式。
老百姓刷臉就能看病。易聯眾供圖
2020年4月,廈門推出全流程刷臉就醫服務。使用刷臉就醫,對於患有高血壓的陳先生來說,方便了不少。“隻要對著桌上的‘醫保電子憑証終端’刷一刷臉,自己的‘醫保電子憑証’就被激活了。注冊、建檔、問診、結算、取藥全過程,全部刷臉完成,又快又方便!”陳先生說,之前頻繁跑醫院復診取藥,有時忘帶醫保卡,來回折騰,“這下好了,以后刷臉就行了。”
全流程刷臉就醫,這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看來,刷臉就醫,不僅便利了患者,也提升了就醫體驗感,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進一步減少患者在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也符合醫療信息化助推醫改的大趨勢。
探索“醫共體”:醫療資源往下沉,時刻守護百姓健康
2017年,沙縣總醫院挂牌成立,按照“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一套財務、一體管理”的模式,合並原沙縣醫院(現沙縣總醫院北區)和沙縣中醫醫院(現沙縣總醫院南區),形成縣域內緊密型醫療聯合體,推進沙縣總醫院與各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推動醫療資源從“往上聚”向“往下沉”轉變。
據了解,沙縣總醫院下轄12個基層分院,延伸管理128個村衛生所。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在統一質控標准、確保醫療安全的前提下,還推進醫院內部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認,避免醫院盲目擴張床位、重復購置設備。醫療機構之間由過去的“爭病源”,變為“利益一體化”。這種“醫共體”的發展模式,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成為沙縣人民的健康“守門人”。
以往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想進城看,如今在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就能得到很好的分級診療。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易聯眾協助沙縣總醫院建立分級診療信息化服務體系。家住農村的老百姓隻需要到附近醫療機構就醫,基層醫療機構解決不了的,由當地衛生院發起申請,通過分級診療通道,轉診到總醫院一級來就診。而在總醫院治療后,患者可轉診到基層一級衛生院來繼續完成康復。這樣一來,群眾少跑路,看病也更方便了。通過信息化,總醫院的診療資源全面覆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有效推進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監管等服務,整體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據統計,2020年沙縣總醫院完成門急診59.16萬人次,住院1.97萬人次,為385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服務,派出專家289人次下鄉入戶巡診、服務貧困人口3萬多人次﹔醫療服務性收入佔比43.56%,較改革前提高23.43個百分點,藥耗佔比30.5%,較改革前下降27.77個百分點,基層分院急診人次比組建總醫院前增長45%。
助力醫改:打破數據壁壘,為決策提供支撐
依托易聯眾的技術服務,沙縣總醫院打造了信息一體化管理平台,負責“醫共體”的統一管理。人財物的統一調配、分級診療、上下聯動、遠程會診等醫改措施的落實都離不開這個管理平台。沙縣總醫院副院長花旺春對此評價:“這個平台能夠實時觀測到基層醫療機構的運作情況,是分所、衛生分院和總院之間的‘一座橋梁’,提升了醫院的管理、診療效率。”
信息一體化管理平台不僅打破了數據壁壘,還能通過大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為醫改的各種措施、決策提供依據。以分級診療為例,通過信息化大數據的採集,患者的就醫記錄、檢查報告、轉診通道等一系列指標都被詳細記錄在案。而基於大數據的分析,總醫院能夠快速、直觀地了解到哪些鄉鎮、哪一類的疾病高發,哪些鄉鎮、哪些學科比較薄弱等,為更精准地對口幫扶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努力,“三明醫改”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改革模式真正實現了藥品費用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收入顯著上升、醫保基金扭虧為盈的多方共贏局面。而易聯眾為“三明醫改”打造的全系統醫改軟件服務包,成為福建省醫改乃至全國醫改的助推器,真正讓信息化助力醫改。
“醫共體”信息一體化管理平台。易聯眾供圖
2016年,擁有“三明醫改”信息化成功經驗的易聯眾成為福建省醫保改革信息化建設的總承建商,攜手福建省醫保局建設了全國第一個省級醫療保障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截至2021年2月,由易聯眾提供技術支持的醫保電子憑証全渠道用戶量已突破5億人,覆蓋全國近40%參保人。
“我們將繼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協助政府在服務社會、服務民生上發力,做好智慧醫保、智慧醫院、便民服務等方面的技術探索和數字化平台建設,以數字化重塑民生健康新生態。”易聯眾董事長張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