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旗山校區
時光流轉,教育初心不改。有著114年悠久辦學歷史的福建師范大學,自1907年由“福建優級師范學堂”開端,開啟福建現代高等教育先河之日起,懷揣教育強國願景,踔厲奮發,為民族鑄希望,為國家育棟梁。百余年間,她在時代的風雨中兼程,在歷史的嬗變中新生,在新中國的建設中前進,在新時代的創新中發展。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福建師范大學堅守大學之道,不變育人初心,傳承薪火、砥礪前行,奮力開啟建設富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全國一流大學新征程。
堅持立德樹人
育人能力不斷提升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福建師范大學牢記立德樹人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福建師范大學被譽為“我國南方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始終致力於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打造成為引領、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領航學科”。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就已經開始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研究工作,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2017年,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獲評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全面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協同發展。
近年來,學校積極構建“大思政”協同育人格局,在全省高校率先實現思政課師生比1︰350,打造形成的“小葵”“小聯”“青馬易戰”等網絡思政品牌各具特色,先后獲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振興發展。實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計劃”,打造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一流本科課程25門、教學資源項目57項、教學成果獎4項,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二級認証7個,生物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証。
高質量發展研究生教育。學校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優化學科布局,強化內涵建設,深化培養模式創新,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目前,在校研究生規模達8240人,較2014年增長23.5%,研究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擦亮教師教育辦學鮮亮底色。擁有19個教師教育專業,先后獲批國家級教師教育類教學成果獎十余項,入選教育部復合型高中教師培養試點高校、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實施院校,獲批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2個。學校實現學前、小學、中學師資培養全覆蓋,躍升成為立足福建輻射全國的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基地。
大力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實施“十百千萬”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施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參加“互聯網+”“挑戰杯”等高水平賽事並屢創佳績,學校獲評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聚力內涵建設
核心實力顯著增強
學科實力明顯提高。完善學科分層分類建設體系,綜合性大學的學科架構總體形成。目前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9個學科入選省級高峰學科、13個學科入選省級高原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共有26個學科上榜,其中AB類學科15個,A類學科3個,上榜學科數、A類學科數、AB類學科數均居福建省屬高校首位,A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45位﹔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入選數並列福建省屬高校首位﹔5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榜單。
人才高地加速形成。深入實施“寶琛計劃”,持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入選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新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7人次、省級各類高層次人才275人次,引育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508名,入選省級教學科研團隊26個、省級研究生導師團隊31個,2支教育部創新團隊獲滾動支持。學校教師獲得全國“最美奮斗者”、“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
科研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優勢鞏固發展,自然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獲批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釣魚島數字博物館開通上線,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成為福建省首次入選國家級行列的野外觀測站,新增42個部省級科研創新平台。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38項,其中重大項目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5項,其中重點、杰青、優青項目14項,以首席科學家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項。教師在Nature等頂級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以第一完成單位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6項,其中一等獎4項﹔獲省科學技術獎、社科成果獎198項。獲批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2個智庫連續入選“中國智庫索引”來源智庫,新增1個省重點智庫建設試點單位、2個省A類高校特色新型智庫,103件咨詢報告獲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
服務社會發展
辦學活力競相迸發
開放辦學深化拓展。學校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時代潮流,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所機構簽訂200多項合作協議,師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9000多人(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100多場﹔在校留學生規模達927人。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項,研究生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現零的突破,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2項,優秀本科生、碩博士國際交流項目48項。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學校獲批教育部教育援外項目、國別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菲律賓研究中心”分別獲批教育部、國家民委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中心),3所孔子學院(課堂)均榮膺全球先進孔子學院(課堂)稱號。2018年,學校授予印尼前總統梅加瓦蒂名譽博士學位﹔2021年,索萊達學院首批菲律賓籍碩士研究生順利畢業。
對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加強閩台合作辦學,在6個學院開設8個閩台合作辦學項目,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成為合作辦學一大特色﹔加強“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智庫平台建設,不斷深化教育合作與文化交流﹔出版《台灣文獻匯刊續編》,填補台灣文獻史料整理與研究相關空白﹔首創兩岸合編語文教材34本、1000多萬字,已在20多所台中學使用並受到歡迎﹔實施學術合作、期刊合辦、學科合力、青年合聚等創新工作,積極增進兩岸文化認同,兩岸交流合作特色品牌不斷呈現。
服務社會展現高校擔當。堅持把服務國家和社會作為建設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發揮基礎教育優勢,深度參與教育部高中數學、生物等課程標准修訂工作,成立福建德旺基礎教育研究院,與福州等地共同打造基礎教育示范區,做優做強教育服務。
圍繞福建發展戰略布局,學校著重支持柔性電子、超導材料、生物醫學、光存儲、網絡安全等“新工科”領域發展,並承擔了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同軸全息光存儲技術產品研發與產業化”探索數據存儲新方法,“東南輕工建材特色產業集聚區固廢綜合利用集成示范”專注固廢綠色循環利用等。
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學校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綜合競爭力等領域,形成系列學術研究成果,提供高質量決策咨詢﹔服務綠色福建,守護綠水青山,學校深化產學研用合作,與行業企業共建研發平台83個,派出科技特派員200多人次,推動科研成果加速轉移轉化,助力精准脫貧和鄉村振興。
強化黨建引領
內生動力持續釋放
堅持思想領航、理論護航。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四個三”機制推動學習貫徹新思想走深走實。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改進中心組學習方式,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掀起“大學習”熱潮,有關經驗成效被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相關刊物報道。持續深化研究闡釋和宣講宣傳,獲評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4人、全省基層理論宣講表彰6項,校黨委講師團榮膺省理論進基層示范點稱號,學校在“三報一刊”上發表理論文章數居全省高校首位。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學校推進“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獲批6個全國、80個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項目。突出抓好教師黨建,大力實施“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多措並舉優選育強教師黨支部書記,設置16個創新團隊黨支部,實現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全覆蓋,先后涌現出全國、全省高校“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等先進典型。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設立監察專員辦公室,成立二級紀委。成功應對新冠疫情大戰大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師生至上、生命至上。
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水平舉辦“放飛夢想——福建師范大學青春歌會”,承辦福建省大學生“一‘馬’當先”知識競賽,積極推進“高雅藝術走進學生”“社團巡禮”等文化精品建設。持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學校先后榮膺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和第一、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志願服務蔚然成風,在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榮獲金獎,研究生支教團獲得甘肅省脫貧攻堅“青年榜樣”先進集體等榮譽。
新征程上,風起潮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十四五”開局之年,全省上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關鍵階段,福建師范大學將以第八次黨代會為新的起點,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扎根八閩大地,矢志追求卓越,聚焦“雙一流”建設,聚力高質量發展,以加快建成富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全國一流大學的實際行動,向建黨100周年獻禮,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