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明:立德樹人為根本,思政育人潤無聲

2021年05月19日14:4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林賢明(右一)在課堂上。福建農林大學供圖

人物簡介:林賢明,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入選“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干教師訪問學者資助計劃”“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獲得“全國優秀教師”“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一等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提名人物”等榮譽稱號。

堅持與時俱進,線上教學謀質量

2008年,林賢明成為福建農林大學一名思政課老師,從站上課堂,到站穩課堂,再到站好課堂,她付出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她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程理論很深,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為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林賢明主動改革,大膽探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從多媒體課件應用、線上課程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她都在學校先行先試,並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育者先受教育,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堅持與時俱進”是她始終秉承的教育理念,“學生們在不斷進步,教師也應該不斷發展自身。”

林賢明提倡課堂教學有溫度,她認為,思政課不能空頭講理論,一定要結合事例講解知識點,用事例打動學生。“優秀的思政課教學是一種以情感人,是一種共鳴。要打動人一定要用真人真故事,要有故事內涵,老師首先需要自己認可,先感動自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信了,如何打動學生?”她會在講完原理的知識點后告訴學生這一原理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舉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她喜歡在課后與學生探討聊天,用自身的研究和教材內容相結合解決學生生活或者學業上的困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聆聽學生建議,不斷反思改良。

“我覺得教育是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的過程,是一種育人的過程,也是一種傳承。從小到大我遇到了許多好老師,我覺得應該傳承好老師給予我的,開發學生身上的優勢和亮點,照亮學生。”林賢明如是表示,“老師應依托自己對學科研究和前沿知識的把握對思政課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拓展,打造有溫度的課堂,如果一門課能夠兼具廣度、深度和溫度,這門課學生一定會喜歡。”

立德樹人明信仰,循循善誘促成長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立德即樹立德業,借助思政課課堂育人主渠道,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德育教育。因此思政課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林賢明認為,課堂除了知識傳授,還能夠傳遞教師的情感態度,教育者本身要具有愛國情懷,才能夠實現正向引導,傳遞正能量。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這樣學生走上在工作崗位就能發揮作用,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關於大學生的信仰研究啟發她走上了教研相長的道路。2015年,她針對教育部社科司有關於思政課的重點疑難問題《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與宗教信仰的區別》的解答被教育部所選用,並獲教育部教改后期資助,她發現科教融合、教學相長,既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成長,又可以為學生培養提供更新穎的知識。此后,林賢明不僅將科研上的研究轉化為理論知識帶進課堂,還有意識地以課堂上學生的疑問和需求作為科研重心:“我許多研究來自於課堂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困惑,做好相關研究也可以反哺課堂教學,學生也因此受益。” 學生給予她許多研究上的靈感啟發,也是她的快樂所在。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當前教育形式下高效課堂的構建尤為重要。林賢明對此深有體會:“老師反復受教育,才能跟上時代,減少和學生的代溝﹔多溝通的同時注意方式方法,才能保証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后和學生討論知識點時,鼓勵學生從正面反面思考,借助具體事例來分析,促進學生在反復論証中深入思考,加深理解。林賢明對學生的教育非常講究方法,“在學生有錯誤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這個錯誤我曾經也犯過,我孩子也犯過,或者社會上類似的案例是如何的,給他一個借鑒,學生可以自己認識到問題,得出改正的方法,這也是對學生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培養。”

承前啟后傳經驗,成己達人育新人

2019年以來,福建農林大學設計了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系列活動,開展系列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帶動全校各類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把育人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學校教學培訓師團隊思政育人培訓小組組長,為更好地指導思政課新進教師、提高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林賢明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教學經驗,既搭建了培訓的框架,又准備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計劃,培訓內容包括培訓講座、教學咨詢、沙龍、教學競賽、教學工作坊等,既有普適性的培訓,又有針對每位老師的個性化“定制”培訓,幫助新進思政課教師站上講台,站穩講台,站好講台。

課程思政的系列培訓,林賢明認為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這一創新讓老師們受益匪淺。通過課程思政,學校搭建了共建共享的教學資源平台,這一平台既共享了思政素材庫,又分享了優秀教學案例、特色思政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能力評價體系、評價指標等,老師可以根據需求尋找學習素材,也可以對照指標來做自身的教學反思、教學診斷。

林賢明認為,思政育人效果是潛移默化的,思政不僅僅是課堂,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未來自己會在學生信仰、價值觀引領等方向上繼續深耕,也會繼續致力於學校教書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對於福建農大學子,林賢明寄語道:“不論是學習什麼專業,作為農林高校的學生,應該知農、愛農,興農,自覺承擔在國家發展上的該有的強農興農的使命和擔當。”(姚詩寒)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