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靜經常在採訪中做公益。
“她是我一輩子的恩人!”“除了我媽媽,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回訪葉少靜曾經幫助過的人,盡管時隔多年,可他們說起葉少靜,心頭仍是滿滿的感動。
在助人為樂的道路上,廈門同安區檔案館副館長、致公黨同安區基層委主委葉少靜二十多年來從未停下腳步。“有幸能幫助別人,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舉手之勞,我希望這樣的愛能夠傳遞下去。”她說。
愛心傳遞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十多年過去了,小戀(化名)對葉少靜最初出現的場景記憶猶新。“一個非常陽光的大姐姐,說話輕聲細語,充滿了溫暖和熱情。”小戀說,當時剛考上同安一中,學校裡會讀書的孩子多,加上自己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她起初有點自卑。而且,由於家裡有4個孩子,小戀險些輟學。一個偶然的機會,葉少靜走進了她的生活,在葉少靜每個月的資助下,小戀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並順利考上福建師范大學的生態學專業。
高中畢業時,葉少靜一下子把幾千元交到小戀手裡說:“上了大學就是大人了,有什麼困難,任何時候都可以找靜姐幫助。”
大學畢業了,小戀開始找工作,由於性格內向,面試沒經驗,“靜姐就帶著我,又是報培訓班,又是給我找輔導老師,我也因此變得陽光、自信起來”。
小戀現在從事印刷行業,昨天一說起葉少靜,她忍不住哽咽起來:“除了我媽媽,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一直有個夢想,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戀說,在靜姐的影響下,她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希望能和靜姐一樣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全力以赴 為困難家庭籌款治病
“扶危濟困真情在,一片丹心照蒼生。”這面錦旗一直懸挂在同安區宣傳事務中心的白牆上,錦旗源自葉少靜多年前在宣傳部門工作時的一次採訪經歷。多年前,同安汀溪鎮某村的江水法一家遭遇變故,江水法即將參加工作的女兒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對於一個務農家庭來說,醫療費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負擔。
當時,葉少靜前往採訪,她當場掏空了口袋裡的現金。江水法說,當時已經走投無路了,打算賣房救女兒。可是房子的產權有問題,手續一直無法齊全。葉少靜不僅通過媒體報道,為江水法一家籌措了近5萬元善款,她還多方奔走,最終為江水法的房子辦妥了所有的証件。
“她太熱心了,能為別人做的,她全力以赴,她的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昨天,江水法接受採訪時動情地說,女兒的病治好了,現在每次遇到葉少靜,心頭都是感動。
助人為樂 經常掏空口袋幫助人
葉少靜是同安人,在助人為樂的道路上,隨時隨地付出。她是“感動廈門十大人物”林藝芬的“好搭檔”。每年的端午節前夕,在林藝芬發動下,來自潘涂、田洋、西洪塘等村庄的100多位農村婦女出錢出力,用一雙雙巧手包“愛心粽”。葉少靜常常參與其中,每次拿出數百元購買“愛心粽”,籌集的善款用於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愛心的足跡遍及汀溪、蓮花等山區鎮。
多年以前,她去大嶝採訪,同行的同事黃山高對她說:“靜姐,陪我去看看一位高中同學吧,他年紀輕輕就得了白血病。”葉少靜到了受助者家裡,當場掏空錢包裡的2000元給對方。“那個時候,大家每個月的工資隻有近千元,2000元也算是一筆不少的錢,可是我覺得特別幸福和快樂!”葉少靜說。
二十多年來,葉少靜先后幫助過鋤山村的宋福利、瑤頭村的陳國勇、褒美村的小雨欣、雲埔村的小鴻鸞、同安一中葉一鵬等數十個貧困家庭和孩子,個人捐資18萬多元,籌集善款40多萬元。
言傳身教 女兒接過愛心接力棒
“‘六一’快到了,這是捐贈愛心格子的費用,還是一樣用許多伊伊的名義。”葉少靜說,每年媒體組織的愛心格子公益活動,她總要讓女兒許多伊伊參與其中,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在一場又一場由媒體發起的捐資助學、助困活動中,她是常客,她習慣帶著女兒一起做公益,每次在朋友圈看到水滴籌等求助信息,她總要盡綿薄之力。
對於自己小時候媽媽給予的愛心培養,許多伊伊印象深刻。她說,有一回在同安西橋遇到乞討人員,媽媽就叮囑她:“過去幫助人家的時候,一定要蹲下身,雙手把錢交到對方手上,要尊重每一位受助的人。”許多伊伊的助人習慣就是從那時開始培養的。
“能幫就幫,隻要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而為。”許多伊伊說,在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她在國外求學遇到異國他鄉的困難人員,也會盡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廈門晚報記者 黃文水 通訊員 張榮森 林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