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南:當鄉土遇上藝術,擦出了絢麗火花

2021年05月28日08:35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當鄉土遇上藝術,擦出了絢麗火花

  在壽山鄉壽山村,村民晚飯后便開始學畫畫。通過直播等方式,他們的作品很快就能賣出去。

  在位於雙溪鎮的安泰藝術城公益藝術教育中心,老師鼓勵學員按照自己的感覺去畫。圖為學員在畫作前構思。

  身高隻有1.16米的沈明輝,通過畫畫擺脫了貧困並收獲自信。恰逢“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繪畫教學項目的林正碌老師來訪,沈明輝對著直播鏡頭,深情地唱起原創歌曲《往前走不停留》。

  每到秋日,屏城鄉廈地村一片金黃色。

  在屏城鄉前汾溪村,中國美術學院的學生和當地村民一起享用晚餐,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這是“今晚吃什麼”藝術實踐項目的重頭戲。在一些農村,因為青壯年大多外出創業或打工,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已不多見。

  來自江西的胡文亮、演真夫婦,租下熙嶺鄉龍潭村的老宅,開起青花瓷主題小酒館。他們在這裡生下二寶,還把父母親從老家接了過來。

  “今天做八道菜。第一道菜是牛腩煲,食材需要牛腩、腐乳、干辣椒、八角、桂皮、小茴香……”說話的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幾位學生,近來,他們正在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前汾溪村進行一個“今晚吃什麼”的藝術實踐項目。

  “有村民中午熬了許多粥,順便把晚餐也解決了,配菜能簡則簡——用餐的是村中的留守老人,生活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儀式感了。”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副教授陳子勁說,此景此情對他觸動很大,“美術教育本就是致力於以藝術為媒介,鏈接人與社會的藝術教育。那麼,我們做什麼可以幫助到他們?”

  師生們在當地設立了一個藝術教育基地,“今晚吃什麼”項目應運而生。

  同學們先去村民家裡,聽取他們的美食記憶和美味期盼,共同制訂菜譜。次日,學生們帶上採購的食材,到村民家中,一起做一頓美味的晚飯。

  “結合族譜村史,挖掘在地文化,結合當下風貌與歷史沿革,我們希望與村民一起重描前汾溪村的變遷,並共同塑造美好的未來想象。”陳子勁說。

  “今晚吃什麼”藝術實踐是屏南縣發展文創產業的一個縮影。

  如何讓古村落舊貌換新顏,實現鄉村振興?2015年以來,屏南縣開始以傳統村落為載體,通過文創助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實踐,成立傳統村落文創產業項目指揮部,編制了“一村一品”發展規劃。

  林正碌,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創產業總策劃,也是“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繪畫教學項目的老師。

  “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公益課堂不收學費,還免費提供油畫布、畫筆、顏料等畫材。不限年齡,不限學習背景,不教畫畫的技法,老人、大人和孩子皆可進入畫室學習。獨特的教學理念,培養了一大批“農民藝術家”,包括一些弱勢群體和殘障人士。通過舉辦農民畫展、直播、朋友圈傳播等方式,村民們的藝術作品很快都能賣出去。沈明輝、薛美蘭等300多名精准扶貧對象,通過繪畫實現了脫貧。外地慕名前來學畫的藝術愛好者不計其數,有人干脆把家搬來屏南。

  熙嶺鄉龍潭村,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平戲的發祥地。這個原本戶籍人口1400人的建制村,曾經隻剩不足200人,一座座老宅因年久失修隻剩斷壁殘垣。2017年5月,龍潭村推出認租15年的駐村體驗計劃,將40多棟老宅進行招租,租客承擔修繕、改建的費用。此舉吸引全國各地的人來看房,一座座荒廢的老宅被認領修繕,龍潭村開始熱鬧起來。來自江西的演真和丈夫胡文亮,開辦了青花瓷主題小酒館“檀舍”,並包裝打造村裡特色的紅曲黃酒。

  建於清朝乾嘉年間的“薛府”佔地上千平方米,三進式院落,十分氣派,是雙溪古鎮最具代表性的大宅門。程美信和他的團隊將這裡修繕改造成薛府文化藝術中心,由一群年輕的義工打理,服務於當地民眾及遠方來客。

  “我們希望通過在鄉村注入文創業態,激發村民內在潛能,使村民成為文化創意的參與者和創造者,促進農村生產、生活觀念的結構性轉變,實現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鄉村振興。”屏南縣副縣長陳賽星說。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