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在這份指導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中,滿滿“漳州元素”列入其中。
大力發展臨海能源產業。發展地下水封洞庫儲油,發揮沿海港口和地質條件優勢,有序推進古雷等地下水封洞庫儲油項目建設,提升石油儲備能力,積極發展石油貿易﹔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扎實推進福州、寧德、漳州等海上風電開發,堅持以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做強液化天然氣產業,加快推進一批液化天然氣(LNG)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莆田LNG、漳州LNG冷能開發利用。
建設海上牧場。加快養殖業藍色轉變,打造東山灣、詔安灣等5個綠色養殖示范區﹔推進水產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強連江、東山等12個年產值20億元以上水產加工產業縣(市)﹔培育水產龍頭企業和品牌,打響漳州石斑魚、白對蝦等系列區域品牌。
推進臨海產業現代化。壯大海工裝備和海洋船舶產業,積極引進培育造船龍頭企業,打造閩江口、三都澳、廈漳灣等3個船舶修造產業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綠色石化基地,抓好古雷石化基地等建設,重點推進煉化一體化、烯烴、芳烴、己內酰胺等一批龍頭項目建設,延伸拓展石油化工、鹽化工產業鏈﹔鍛造臨海冶金優勢產業鏈,加快寧德、福州、漳州等不鏽鋼生產基地建設,著力推進不鏽鋼冷軋及深加工、鎳不鏽鋼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
構建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高地。建設“藍色藥庫”載體平台,推進廈門海滄、福州江陰、漳州詔安等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園建設。
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島,抓好東山島等重點海島建設,壯大海島休閑旅游產業﹔打造海洋旅游精品,培育晉江圍頭灣、莆田后海、漳浦火山島等8個濱海旅游目的地﹔推進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等古港保護性開發,穩妥開展海灣海峽水下考古。
深化海洋生態綜合治理。實施海岸帶美化提升工程,在九龍江口、東山灣等重點海灣河口開展“藍色海灣”、海岸帶生態整治修復,推進濱海風景道和浪漫海岸線建設,打造美麗海灣。
推進海洋開放合作。深化閩台海洋融合發展,提升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漁業產業區等閩台漁業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經濟開放合作,建設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涉海經濟開發區,打造向海開放高地。(記者 蘇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