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區推進教育均衡建設教育強區  獲評“雙優秀”

2021年06月02日14:29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同安區推進教育均衡建設教育強區 獲評“雙優秀”

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鳳祥校區辦學規模36個班,今秋將正式開學。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公布2020年對縣“兩項督導”結果,同安區從全省22個被考核縣(市、區)中脫穎而出,獲評“雙優秀”。

“兩項督導”,指的是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同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同安已連續三次在“兩項督導”中獲評“雙優秀”。成績的取得,體現了同安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的一貫重視和大力支持,也是對同安教育提質擴容、穩步發展的肯定。

“十三五”期間,同安區硬件軟件兩手抓,著眼學位供給、教師培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持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教育事業全方位提升。未來,同安區將繼續圍繞“有學上”“上好學”“育人才”等目標,用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建設教育強區提供有力支撐。

投入持續加大“十三五”新增學位4萬多個 今秋還將擴容7000余個

雪樵公園西側,一座嶄新的嘉庚風格學校拔地而起。它是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鳳祥校區,辦學規模36個班。今年秋季正式開學后,這所學校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將極大地緩解片區配套不足之“渴”。彩虹跑道、科學實驗室、南音教室等硬件設施,也將為孩子留足活動空間,助力他們全面健康發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片區發展,教育先行。深諳這一點的同安,持續加大教育投入,不遺余力地推進學校建設、加大學位供給,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同安區累計投入約24.4億元,完成62個新建、改擴建學校項目,新增學位42100個,新增學位數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硬件提升、學位擴容依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除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鳳祥校區外,今年9月,同安一中濱海校區高中部、祥平中心小學、鳳嶺幼兒園中海分園等7所學校都將開辦。屆時,同安學位將新增7000余個,片區發展的速度和力度也將隨著教育資源的完善而增強。

新建學校的同時,農村教育資源配置也在進一步優化。近年來,同安區投入1300萬元,改造提升13個小規模學校,讓鄉村學校“小而精、小而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安,優質教育資源同樣惠及隨遷子女。目前,同安區推行積分入學政策,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100%進入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在公辦、民辦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也可100%升入公辦初中就讀。

師資不斷增強 購買藝體學科課時服務 完善人才引進政策

同安是我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為解決農村小規模學校面臨的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同安區在全市率先開展藝體學科課時服務購買工作。一方面,增強師資力量,另一方面,把好的教育帶給農村娃娃。

“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少,教師配比也少。藝體專業教師資源緊張,語數教師不得不‘兼職’上美術、體育等課程。”同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購買服務的舉措落實后,五顯中心小學、洪塘中心小學、蓮花中心小學、新民中心小學等一批農村小規模學校都擁有了專屬藝體課教師,農村學生也能接受專業優質的藝體教育。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探索農村小規模學校藝體學科課時購買服務,只是同安區在壯大教師隊伍、強化教育“筋骨”方面作出的努力之一。

“十三五”期間,同安區招聘教師1744名,柔性引進C類市級領軍人才26名,自主培育高層次人才65名。2017年以來,更是安排專項經費,落實教師全員培訓。此外,同安區還修訂完善高層次教育人才引進政策,將租房補貼提高至2000元/月-3500元/月,新增45萬-60萬元購房補貼,引進政策為全市最優。

目前,同安區共有省市區各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型教師1600多人,佔專任教師人數的34.37%﹔教育拔尖人才10人,佔全區拔尖人才的30.3%。政策層層加碼,舉措扎實到位,同安區的教師隊伍正在日益增強。

【亮點】

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近日,“廈門市智慧校園達標校教學展示活動”在同安區第三實驗小學舉行。來自同安區的英語老師們將教學內容與信息化設備相結合,向來賓展示智慧校園建設成果。

其實,“信息化”已是同安教育的一張名片。近年來,同安區全面推動“三通兩平台”建設,全區所有中小學及農村教學點都已開通教育城域網。此外,投入數千萬元建設課堂自動錄播教室、實現所有教室多媒體配備。

插上“智慧的翅膀”后,同安逐漸在教育領域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均衡發展和共同提高。同安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騰訊雲進駐環東海域同安新城美峰創谷。未來,同安或將與騰訊就教育開展深度合作,繼續以智慧校園建設為突破口,寫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文章,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通訊員 韓超 吳啟智 圖/同安區教育局提供)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