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福建省檔案局、福建省檔案館舉行多項活動,通過檔案講述中共建黨百年故事。
當天的國際檔案日活動開幕式上,由福建省檔案館編著的《記錄·見証——檔案中的福建黨史》向公眾亮相。該書講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央紅色交通線”“長征前夕的鐵血鏖戰——鬆毛嶺戰役”及“移山填海出閩省”“‘鬆綁’放權改革先行”等發生在福建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記錄·見証——檔案中的福建黨史》通過從省檔案館百萬余卷、件、冊的檔案資料中精選出100多份館藏珍貴紅色檔案,講述100個福建黨史故事,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在福建所走過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書中收錄的許多檔案是首次對外公布,將於近期正式出版。
福建省檔案局(館)局(館)長卓兆水致辭表示,福建,是“中央蘇區”所在地、“古田會議”召開地、“長征出發地”,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以其特殊的區位優勢和歷史特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百年間,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卓兆水指出,福建省檔案館館藏有百萬余卷、件、冊的檔案資料,其中包括數量眾多的紅色檔案文獻,是福建省重要的紅色基因資源庫。建黨百年來,歷史中的許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事跡都被留存在檔案裡,成為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真實的歷史見証。
當天,多個機構向福建省檔案館捐贈檔案資料。其中72冊為省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捐贈,包括《中共閩粵贛邊區史》《中共閩西南黨史資料》等﹔222件為福建省南下服務團團史研究會捐贈,包括《南下服務團》《歷程》《南下服務團日記》《紅色家書》等。
福建省委宣傳部新聞處捐贈了6643件照片、錄像、電子文檔等疫情防控檔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扶貧綜合協調處捐贈15冊脫貧攻堅資料,這些檔案資料記錄了福建在兩大戰役中涌現的英雄人物和事跡。
9日上午,“檔案裡的紅色記憶”“6·9”國際檔案日特別節目在福建電視台公共頻道及多個平台播出。該節目由福建省檔案局、福建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學會聯合福州市檔案館、泉州市檔案局、泉州市檔案館、寧德市檔案館共同制作。介紹了被稱為馬克思主義在福建的第一聲春雷的“奇山書社”和《岩聲》雜志、“古田會議決議”、“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成立宣言、福州解放日記、“國專學村”檔案、凌其昌烈士的抗戰家書等珍貴檔案內容。
當天,福建省檔案館還舉辦“查找紅色檔案尋找紅色足跡”檔案查詢活動、“遇見未來·我的紅色記憶”信件投遞和主題影像錄制活動,“潮涌八閩——福建現代化進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檔案文獻展等展覽。 (記者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