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找准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民以食為天,食品產業關乎國計民生。漳州市是南方首個“中國食品名城”,食品產業規模居全省首位。其中,龍海區是全國唯一榮獲“中國休閑食品名城”稱號的縣區。近年來,龍海區通過政企協作,持續打通產業鏈、強化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休閑食品名城”升級版。目前,龍海區擁有食品生產企業近600家,各類食品生產規模企業135家,年產值近500億元,約佔福建省食品產業規模的十分之一。
政企協作 打通產業鏈
5月28日—30日,第三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暨第二屆龍海國際休閑食品博覽會在龍海區舉行,近600家食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5萬名客商參展,達成交易共36.7億元。這是龍海區“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打響食品區域品牌、做強做優產業的一個縮影。
今年初,坐落於龍海區海澄鎮、總投資3.35億元的市級重點項目卡爾頓創意食品產業園正式動工建造。園區建成后將設立食品研發檢測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營銷中心、食品工業設計中心及全自動化食品生產廠房等。同時,將吸收整合卡爾頓食品、卡爾文食品、多麥兄弟等多家企業的生產項目,上下游協同發展,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
“近幾年,龍海通過‘給政策、給空間、給平台、降成本、優服務’,推動食品行業上下游企業向食品工業園區集聚。同時,招引產業項目,以龍頭帶動,鼓勵企業強強聯合。”龍海區副區長林茂成說,目前全區形成一批以海山食品、海昌食品為龍頭的罐頭食品產業集群,以海新、丹夫等為龍頭的休閑食品產業群,食品機械、印刷包裝、食品物流等配套產業鏈不斷延伸,構建起相對完整的食品產業體系。
突破邊界 做強創新鏈
從萬級潔淨車間、自動化生產線,到實時監控系統……近年來,龍海食品產業通過技術改造,逐步向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升級。
走進福建省然利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香氣扑鼻,一個個虎皮蛋糕在流水線上整齊鋪展。在這裡,12條自動化生產線齊開工,日產可達100噸。
“我們每年重點培育一款產品,在產品創新、技術改造升級上投入近1000萬元,同時緊抓市場反饋,淘汰年銷售額低於5000萬元的產品。”然利食品董事長蔡井輝說,近幾年,在技術創新支持下,公司瞄准“代餐”市場,開發出中等規格的早餐類烘焙食品,手工蛋糕、南瓜吐司面包、虎皮蛋糕等相繼成為暢銷品。僅手工蛋糕單品年銷售額便突破1億元。目前,然利食品正著手研發高端功能性飲料,拓寬產業邊界。
老牌龍頭企業同樣也在尋求突破。結合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與消費升級趨勢,福建省紫山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將“方便食品”這一賽道作為內銷戰略的著力點,定位於高端健康的方便食品,於2018年開發出自熱拌飯、自熱米飯等產品,該系列產品上市不足一年就實現近億元銷售額。
品牌引領 提升價值鏈
龍海食品企業做出的爆款產品不少,但像“丹夫”“泡吧”等具有知名度的龍海品牌卻不多。而福建省卡爾頓食品有限公司僅用7年,就在行業中跑出“加速度”,該公司董事長黃秋平將其歸結於“烘焙潮品牌”的定位引領。食博會首日,這家公司就簽下4000多萬元的訂單。
“我們緊跟年輕消費者關於低糖、健康等飲食新需求,接連推出‘短保質期’‘植物面包’等系列產品,以品牌定位引領產品創新,實現‘更好吃’到‘更健康’的升級。”黃秋平說。
面臨華夫品類競爭激烈、各品牌趨於同質化的情形,好運來食品有限公司選擇從品牌打造上突圍。“2018年,我們在原有品牌基礎上,注冊了新品牌‘滿格華夫’,主打學生代餐、辦公室充飢、休閑消遣等生活場景。”該公司董事長助理施東成介紹,通過結合國際流行的MBE風格完成品牌形象符號創作,包裝更加年輕時尚、有辨識度,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新品僅用3個月就成為爆款。
在經歷無數次產業更迭后,越來越多的龍海食品企業跳出貼牌生產、打短工的思維,開始重視品牌打造,擁抱年輕化的市場,也引領產業價值鏈持續提升。(記者 黃如飛 蘇依婕 通訊員 周志榮 藍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