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職業大學:發揮五大優勢  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年06月18日10:0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黎明職業大學著力構建立體學習格局,注重發揮五大優勢,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和思政課主渠道作用,不斷創新學習方式,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活動中,把學習黨史與推動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落深、落細、落實。

發揮黨建引領優勢 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凝聚力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精心安排、統籌謀劃、系統推進,以“三個強化”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實落地。

強化組織保障。校黨委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各二級學院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小組,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在抓好自身學習的同時,指導督促所屬黨支部。發揮“頭雁效應”,委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開展中層干部線上黨史專題培訓。學校選派2名干部參加省市巡回指導組。

強化責任落實。研究出台了《黎明職業大學關於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黎明職業大學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任務分解表》等,落實工作細則,明確目標任務、重點內容、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結合學校實際,梳理黨史學習教育11項主要工作內容,30項具體安排,第一時間向全體黨員發放黨史學習教育指定書籍,實現黨史學習指定教材全覆蓋,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准備到位。

強化統籌部署。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會,在黎明會堂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以及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對全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動員部署。

發揮職業教育優勢 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感召力

學校發揮職教特色,回應社會期盼,以“三個堅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出實效開新局,切實為地方服務作貢獻。

堅持與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學校踐行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責任擔當。將黨史學習教育同國情、教情、校情結合起來,與推進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和實施“提質培優三年行動計劃”結合起來,深化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實踐教育,提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廣大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努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堅持校地共建,助力鄉村振興。學校成立鄉村振興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和資源優勢,與安溪縣虎邱鎮石山村、鯉城東魯社區、寧德市赤溪村、三明市大洋村等簽訂共建協議,通過共享黨課、建立“智囊團”、社會實踐、科普宣講、技能培訓、入戶幫扶等形式全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堅持匠心服務,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系列志願服務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與“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結合起來,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的落腳點和核心任務。

發揮紅色資源優勢 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影響力

黎明職業大學各基層組織根據學校統籌安排,依托校內外紅色教育資源,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掀起“紅”色熱潮。

感悟革命初心,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泉州本地積澱了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最鮮活、最獨特的素材。學校各基層黨組織紛紛走出校門,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開展主題教育。外語與旅游學院黨總支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開展可視化泉州紅色地圖打卡簽到行動,通過實地打卡簽到形式,引導師生接受革命洗禮。

挖掘校內資源,讓“紅”色注入青春理想。黎明職業大學校內資源豐富。學校持續推進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打造以海絲文化集鎮、披雲園、尚大園、寶覺書院、朱子文化園為核心的黎明文化生態圈。各單位下足苦功把“家門口”的紅色教育資源有續聯系貫通起來,開設《紅色黎園》校選課,用足黎明紅色資源,講好黎明校友的“紅色故事”,讓“大思政課”入腦入心。

廣泛組織宣講,讓“紅”色激發愛國熱情。以上率下深入基層,講好思政課。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紛紛走上講台,為師生上黨史專題思政課。截至目前,已開設9場次專題思政課。

發揮活動創新優勢 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

黎明職業大學全方位部署“四史”學習教育,以創新活動為載體,設計“學”“唱”“講”“做”四大活動板塊,教育引導師生在與黨和國家大局大勢同頻共振中同向同行,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

理論學習“扎馬步”,夯實學習基礎。學校依托課堂主渠道,借力選修課、專家講座、青馬工程、中特理論讀書社等平台推進“四史”教育“三進”,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學習教育,讓學生聽得懂、願意聽、記得住、用得著。組織師生同上黨史思政大課﹔把黨史學習融入到專業教研活動,融入到專業教學內容,讓黨史學習與專業教學同向同行。

實踐研學“悟真諦”,拓寬學習視野。學校馬院、團委與各二級學院黨總支通力合作,形成“四史”學習教育組合拳,組織社會實踐“紅色資源”研學團隊,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行走的黨課”,開展校園周邊的紅色尋訪活動,讓青年學子到革命遺址遺跡實地了解相關歷史,現場體驗感悟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學校重視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時代元素,積極組織師生到平潭以及脫貧攻堅一線實地調研,感受奮戰基層一線的共產黨員風採,“浸潤式”的實踐育人模式,讓廣大同學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以賽促學“練內功”,活躍學習形式。學校通過以賽促學“練內功”的方式階梯式推動“四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通過多種形式固化“四史”學習教育成果,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感悟“四史”、通過講述傳播“四史”、通過鏡頭和文創作品演繹“四史”,以00后大學生群體自己喜歡的方式多維度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全面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

發揮媒體融合優勢 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生命力

學校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校級平台和二級平台同向發力,新聞報道和特色欄目相互補充,以全媒體宣傳矩陣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融媒傳播,打造矩陣。學校充分利用“報、網、端、微、屏”等全媒體傳播手段,積極協同校內各媒體平台,形成矩陣效應,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宣傳貫穿全年、保持熱度。學校制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網站展示各單位學習進展,讓二級單位形成“你追我趕”的宣傳態勢。學校各級宣傳平台定期推送“黨史上的今天”等內容,形成“萬屏聯動”的濃厚宣傳氛圍。

建強平台,推出產品。學校利用多元化平台,交互式、全息式融入黨史知識,拓展網絡課堂,加強黨性修養。充分發揮油菜花工作室、易班、廣播台等平台的作用,編發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簡報﹔在官網設置“上級精神”“重要論述”等專欄,及時傳遞黨史學習理論、政策、動態﹔組織師生就黨史人物和熱點問題積極發聲,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組織錄制“黨史小故事”,通過廣播台進行定期播報﹔與媒體形成良好互動,展示學校支部風採、黨員風採,擴大學校黨史學習的覆蓋面,宣傳學校黨史學習教育效果。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