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2021年06月25日18:43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一批造福於民的道路項目正緊鑼密鼓地施工中﹔補齊教育醫療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鄉村加強環境整治,不斷提升“顏值”……

近年來,福建省安溪縣不斷加大民生領域投入,書寫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如今,茶鄉舊貌換新顏,交通路網四通八達,這裡的孩子都有學上,這裡的病人都有所醫,這裡的環境田綠水美,生態和諧。

補齊短板 讓教育像陽光一樣洒在每個孩子身上

在安溪縣鳳山幼兒園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緊張有序施工,壓路機、挖掘機來回穿梭,機聲隆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據悉,經初步規劃,鳳山幼兒園規劃建筑用地9.51畝,設計建筑面積13690平方米,可開設20個班,提供800個學位。項目建成投用后,將大大緩解老城區學前教育入學難的問題。

“鳳山幼兒園於2021年5月開工建設,力爭在2021年底竣工驗收,並實現2022年春季開學招生。”安溪縣教育局初幼教股股長陳選斌介紹。

安溪縣鳳山幼兒園新建工程只是該縣抓教育補短板的一個縮影。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安溪結合編制“十四五”教育專項規劃,組織對各片區內中小學起始年級學生數量和增量的測算,聚焦學前教育入學難等問題,進一步調整城區教育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將培文麗馨實幼分園等7個城區教育擴容項目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

7個城區教育擴容項目陸續投入使用,預計到2021年底城區可新增學位9000個以上,將有效地緩解“入園難”等問題,為“三孩政策”的落地提供相關保障措施。

此外,2020年9月,該縣探索幼兒園合作建設管理機制,開展名園幫扶薄弱園、名園幫扶農村園和普惠民辦園工作,讓具有豐富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師資團隊支持新建園的建設發展,如實幼與十七幼、二幼與二十八幼、培文麗馨實幼與十九幼、培文靄華實幼與七幼、十三幼與分園等成為“姐妹園”,加快促進新建園規范發展。

據安溪縣培文靄華實驗幼兒園園長胡志珍介紹,該園挂鉤幫扶安溪縣第七幼兒園,派出業務副園長執行管理,按照市級示范園要求高標准示范引領,不僅輸出人才,更重要的是輸出經驗、課程,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挂鉤園進行結對幫扶。

針對幫扶園新教師、青年教師居多的情況,該園通過跟班學習、活動觀摩、聯合教研等途徑,提升新教師的專業技能,並從一日保教常規養成教育、集中活動的有效組織、區域游戲的開展、課題研究等進行全面指導,使七幼的青年教師業務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幫扶過程中,雙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彼此都收獲著成長的喜悅。

“通過名園引領幫扶弱園,先進帶后進,共奔優質路。”安溪縣教育局初幼教股副股長林汝梅介紹,安溪健全優質資源輻射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優質園在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科學保教等方面的輻射引領作用。

安溪縣教育局局長高志強表示,安溪聚焦城區學位不足、入園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科學調整城區學校布局,推進教育擴容,真金白銀新增大量學位,化解群眾燃眉之急,傳遞“教育溫度”,彰顯“教育擔當”。

交通暢達 讓鄉村振興提速發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安溪交通不便曾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瓶頸,縱然景色秀美、資源豐富,但讓眾多游客、商家望景興嘆,成為農村脫貧路上的“攔路虎”。

精准扶貧,交通先行。安溪縣委、縣政府對700公裡主要建制村公路實施“單改雙”提級改造,全力打造“暢、安、潔、優”的美麗鄉村路,下好脫貧攻堅“先手棋”。158個建制村54萬人受益,90%以上的建制村通村公路實現雙車道,惠及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0萬人口。全縣建制村全部通客車,70%的人口出行實現公交化。

據統計,目前,安溪已建成4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32.56公裡﹔投資20多億元,完成700公裡農村公路提級改造﹔投入7.5億元,完成國省干線公路“白改黑”70公裡﹔全縣90%建制村通雙車道。一條條掩映在青山綠樹中的公路,使山城安溪逐步從公路交通的“蹩腳區”變成“樞紐區”。

眼下,安溪在全省縣級城市中率先啟動規劃建設的城區“大三環”,則是一條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按照方案,“大三環”規劃建設基本裡程64.302公裡、總投資概算54.987億元。目前,兩個先行工程聯四線、東三環已開工建設。

“‘大三環’的規劃建設是一項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的工作,這將打通‘大動脈’,撐大城市骨架。”在綜合立體大交通(大三環)規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安溪縣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倒排時間節點,緊盯工程進度、質量,力爭在“十四五”末閉合成環,撐大城市骨架,帶動沿線區域產業布局、轉型升級、集聚發展,更好帶動百姓邁上幸福生活的“快車道”。

除了“大三環”項目,安溪還擬規劃新增大安高速、安翔高速、安溪至龍岩高速等3條高速公路﹔新增國道1條、省道3條。屆時,全縣24個鄉鎮將實現高速、國省干線全覆蓋,所有鄉鎮半小時內可上高速。

縱橫交錯的一條條公路,為茶鄉帶來了人氣、財氣,凝聚起民心,讓鄉村插上了振興的翅膀。從雙腳丈量裡程到“行有所乘”的城鄉客運,從出行難到說走就走的立體交通,安溪交通的發展見証的是“安溪速度”,交通的大發展為活力安溪按下了“加速鍵”。(張錦川)

(責編:吳舟、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