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黨的光輝歷程,是為了不忘來時路、走好未來道。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省體育局准確把握總體要求,明確目標任務,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注重創新載體、暢通渠道,把具有體育特點和工作特色的內容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之中。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省體育局不斷把教育成果轉化成辦實事、促發展的實際行動,福建省體育事業在更大舞台中搭建起全新的發展坐標——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打響“金牌路上黨旗紅”品牌,創新人才培養、選拔、激勵保障機制,為競技體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構建全民健康的奠基石
為慶祝建黨100周年,由福建省體育局、龍岩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運動健身進萬家 紅色薪火永相傳”福建省首屆紅色運動會6月20日在長汀落下帷幕。
將體育運動融入紅色文化,首屆紅色運動會一亮相,就以獨特的內涵吸引了眼球。來自龍岩代表隊的石蘇明認為,這次運動會的比賽形式很好,“感覺有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與一般的體育賽事相比,有了創新,紅色精神有了更好的宣傳載體”。
首屆紅色運動會選擇落戶長汀並不是沒有理由的。1929年3月,紅四軍攻克汀州城后,在南寨體育場(現在的紅軍體育場)進行了蘇區歷史上第一次軍事操練和紅色運動會。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在長汀舉辦的福建省首屆紅色運動會,不僅是體育人傳承紅色體育基因、弘揚紅軍革命精神的具體表現,是全省廣泛開展“運動健身進萬家”系列賽事活動的最好展示,更是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助力健康福建建設的重要舉措。
與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相比,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系根本的重要工作。
把場地設施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工作任務是省體育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和重要成果,提升公共體育場所便民服務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盡早享受到為民辦實事工作的便民、利民、惠民項目,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將新建或改擴建100個智慧體育公園,確保到2025年全省人均體育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省體育局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梳理匯總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42項問題,制定出台“我為群眾辦實事”實施方案,運用項目工作法,實現“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盡最大努力、用最佳狀態,破解體育工作的難點痛點,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健康指數。
唱響“金牌路上黨旗紅”
打造攻堅克難的橋頭堡
6月12日,中國舉重隊公布了東京奧運會的八人參賽名單,福建共有兩名選手榜上有名。其中,李發彬將出戰男子61公斤級的比賽,李雯雯則將在女子87公斤以上級的比賽中亮相。
今年21歲的李雯雯是本次參賽名單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李雯雯說:“多次出國比賽的經歷,聽很多老前輩講以前的故事,讓我意識到隻有祖國強大了,別人才會更尊重你。這種力量在我的一些關鍵比賽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帶著祖國的這份使命感我才一次次站到最高領獎台。”
對於運動員來說,初心是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念﹔初心是面對千難萬險也要勇往直前﹔初心是無論時代如何改變,敢拼會贏的使命不變。
受東京奧運會延期的影響,福建省體育健兒今年將連續面對奧運會和全運會的挑戰,其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訓練場上,如何科學應對成為擺在福建體育人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
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備戰局勢中保持定力?省體育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打響“金牌路上黨旗紅”品牌,打造攻堅克難的橋頭堡。
在此基礎上,省體育局成立備戰奧運會全運會領導小組,召開領導小組項目分析會,盤點項目訓練、備戰情況,集體研究解決措施﹔設立備戰全運會專項經費,保障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針對體能考核的要求和短板,引進聘用亟需體能康復教練﹔建設數字化體能中心,讓體能訓練更加精細化,更有針對性,提升訓練的效果……
截至6月10日,在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部分項目奧運參賽名單中,福建省已有11名運動員在擊劍、射擊、舉重、蹦床、帆板、激流回旋、羽毛球等項目上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在全運會資格賽上,福建省已經有309名運動員取得147個小項的決賽資格。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各運動中心以“金牌路上黨旗紅”為載體,堅持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有機結合,增強運動員、教練員思想政治建設,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嚴格落實《陝西全運會項目攻關計劃》《東京奧運會項目攻關計劃》,著重關注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訓練備戰情況,切實抓好備戰和參賽工作,為推動福建體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証。
擘畫高質量發展
鍛造體育產業的助推器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標志著體育產業總規模5萬億元的目標進入最后五年的沖刺期。
圍繞“十四五”時期福建省體育產業待破解的新難題、待實施的新路徑及待發展的新趨勢,省體育局始終將黨史教育作為破解體育產業發展難題、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來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精准破解問題和瓶頸制約,持續推動福建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月26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福建省體育局、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福州市體育局、長樂區人民政府協辦的數字體育分論壇首次亮相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讓人期待的是,全省“數字體育”服務平台按照“一中心、五平台”架構,已經進入到系統開發階段,計劃今年底投入使用,統籌規劃在體育政務、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重點領域的試點示范建設,總結成功經驗,優化配套政策,強化推廣應用,將“互聯網+體育”的典型模式推廣為普遍實踐。
毫無疑問,未來五年,如何加速體育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品質化、多元化體育消費新需求,培育體育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都將成為熱點話題。
此外,針對福建省山區體育產業發展不充分的難點,省體育局專門安排專項資金,充分結合山區紅色資源,打造了紅色系列戶外賽,打造山區發展的新亮點﹔結合“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前往龍岩、三明等革命老區,專題調研體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聯合有關金融機構予以解決。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福建省體育產業既需要緊盯新產業、新業態釋放出的巨大動能和消費潛力,更需要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高度自覺和篤定信念,“把握未來市場發展新契機,迎接產業升級換代新契機,應該始終要堅定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方向不動搖,在謀劃項目上做到‘大好高’,在培育特色上注重‘高精尖’。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企業步入正軌、產業提質升級中抓住要害點,持續打造出生態、綠色、高效的新增長點、新增長極”。
可以預見的是,“高質量發展”依舊是未來五年體育產業發展的主旋律。體育產業作為健康產業、幸福產業的一部分,將繼續奔馳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快車道上。
向歷史尋經驗、向歷史求規律、向歷史探未來,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新時代的福建體育人進一步明確體育工作初心使命。
省體育局負責人表示,體育部門的初心和使命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要有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體育工作中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強大動力,推動福建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貢獻體育力量。 (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