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候鳥”攜幼崽現身翔安香山:最多時有近百隻 在廈門比較罕見

栗喉蜂虎成鳥(左)捕食給幼鳥(右)。
栗喉蜂虎戲水。
最近,廈門市觀鳥愛好者頻頻在翔安香山一帶拍到栗喉蜂虎攜幼鳥活動的畫面,最多時有近百隻。栗喉蜂虎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著“最美候鳥”和“夏日精靈”的美譽,艷麗的羽色、優雅的體態讓很多觀鳥愛好者為之著迷。
現身翔安的栗喉蜂虎幼鳥是從周邊飛過來的?還是在翔安繁殖的?請隨記者一起來深入了解。
蹲守半個多月 記錄栗喉蜂虎幼鳥成長歷程
從本月初開始,市觀鳥協會會員郭強的朋友圈裡頻現栗喉蜂虎攜幼鳥外出活動的照片。栗喉蜂虎幼鳥在父母的帶領下學習本領,展現優美姿態。它們或飛向高空,或站在枝頭“靜思”,或學習捕獵,或沖涼洗澡。郭強說,區別栗喉蜂虎幼鳥和成鳥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幼鳥尾巴沒有“小天線”,即中央尾羽未延長。
這些照片可謂是“高溫”作品,大多是郭強在下午三四點鐘頂著烈日,蹲守在草叢中捕拍到的。郭強說,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翔安拍鳥,今年栗喉蜂虎活動較多的地方是在香山一帶,最多時可觀測到近百隻,絕大多數都是幼鳥。他分析,這可能跟這一帶草木茂盛,栗喉蜂虎所需的蝴蝶、蜻蜓等食物豐富有關。
從郭強拍攝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了栗喉蜂虎幼鳥在廈門的成長歷程。最初的照片,栗喉蜂虎成鳥捕食之后將食物帶回,投食給在樹枝或電線上靜靜等候的幼鳥,畫面溫馨有愛。往后幾天,“畫風”轉變,弱小的幼鳥變得勇敢了。其中一張照片是一大一小兩隻栗喉蜂虎站在電線上,成鳥眼神嚴厲,幼鳥嘴裡叼著一隻知了轉向成鳥,似乎在向長輩“報告”自己的“學習成績”。
今年五緣灣自然保護區迎來成鳥120-150隻
栗喉蜂虎在廈門屬於夏候鳥,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是繁殖點。每年4月中旬,栗喉蜂虎從東南亞飛來廈門生活、繁殖,一直到10月左右,幼鳥同父母一起飛回東南亞過冬。
出現在翔安的栗喉蜂虎會不會是從五緣灣飛來的?市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說,在一個區域內觀測到這麼多栗喉蜂虎幼鳥,在廈門比較罕見。在翔安記錄到的栗喉蜂虎幼鳥數量比較多,有可能是從五緣灣、晉江及金門的繁殖地飛來的。
近幾年,每到夏季,市觀鳥協會在翔安記錄到栗喉蜂虎數量多分布廣,據此推測在翔安很可能也有栗喉蜂虎繁殖點。翔安地域廣,繁殖點都比較隱蔽,觀鳥協會調查人力有限,目前仍然沒找到,但栗喉蜂虎在廈門地區分布狀況調查,觀鳥協會仍在持續跟蹤當中。
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到保護區繁殖的栗喉蜂虎成鳥有120-150隻,與往年相比,數量相對穩定。工作人員要等到10月栗喉蜂虎全部飛離廈門之后,再從它們的巢穴中統計蛋殼數量,統計出相對准確的繁殖情況。(文/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 圖/郭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