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泉州:文明點亮一座城

2021年08月26日17:28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央文明辦印發通知,經中央文明委領導批准,自2021年8月19日起,恢復福建省泉州市全國文明城市資格。

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靚麗整潔的街道、安全通暢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市民,融匯成泉州的文明“底色”,彰顯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証著800多萬市民的美麗夢想和幸福追求。

以美怡人

提升城市宜居程度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城市文明創建的試金石。對百姓來說,身邊的美好變化才是增強幸福感的“源泉”。

漫步古巷街頭,無論是晨曦初露的清早或是華燈初上的傍晚,在綠樹掩映的江濱公園、刺桐公園,人們或跳著廣場舞,或慢跑健身,享受著城市發展帶來的愜意﹔街道社區裡,尊老愛幼、其樂融融﹔道德春風處處吹拂,善行義舉層出不窮,文明城市創建蓄勢待發,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市民林女士對近年來身邊的點滴變化深有體會。她說:“現在街道越來越干淨整潔,每天吃過飯我都會帶著孩子去散步,心情都不一樣了。如果想去遠點的地方,出門就能坐上公交車,去哪裡都方便……”

百姓的需求在哪裡,創城的目標就定在哪裡。今年,圍繞“牛皮癬”、“蜘蛛網”、電動車整治等6項重點任務,泉州市摸排466個老舊小區、150個物業小區,查找問題2561處,實施改造提升項目203個,整治276個小區管線“蜘蛛網”﹔273個未改造老舊小區申報中央補助資金,目前110個小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復。出台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及撤並扶持措施,目前完成14個農貿市場的整體升級改造或局部提升工作,累計改造面積超5.2萬平方米,投入超1.2億元﹔將繼續推動中心城區4個農貿市場改造和3個市場內部修繕提升。

在此基礎上,各縣區、各部門開展以改善提升城市環境、社區環境、交通環境、市場環境為主題的活動,掀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熱潮。

堅持以民為本,是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變初心。為此,泉州市每年都將財政支出重點投向民生領域,統籌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增加文化科普設施和環衛設施、農貿市場改造等,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筑牢民生“裡子”,撐起城市“面子”,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

內外兼修,久久為功,美麗泉州迎面而來:古大厝修舊如舊,古街巷活化保護,古城逐步成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樣本”,打響“世界的古城、活著的古城”﹔加快環灣向灣生長,山線水線綠道串起城市“慢生活”,打造“兩江”入海口城市地標線,“藍藍泉州灣”凸顯新貌。“風和日麗、藍天白雲”成為最清澈的泉州底色……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以德育人

涵養城市無限生機

全國文明城市,這個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檢驗的不僅是外在的市容市貌、民俗民風,更是內在的民生福利和隱性的人文精神。而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泉州創城的價值追求。

在泉州的街頭巷尾、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無論刮風下雨,或是酷暑嚴寒,志願者都挂著哨子,手握小紅旗,幫助老弱病殘過馬路,宣傳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儼然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人心齊,泰山移。為更好提升城市精神風貌,泉州市開展“煙頭不落地 停車要有序”“志願服務集中活動周”“志願者統一行動日”等專項志願服務活動,打造聞名全國的“志願情·泉州紅”品牌。“身為泉州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創城、為居民做點什麼。”從事公益志願服務十多年的陳穎一語道出了參加志願活動的初衷。“我們愛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文明創建,我們參與、我們奉獻。”大學生志願者周銘航由衷表示。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榜樣就是一根標杆。在全省率先建成泉州道德模范館,評選表彰153名泉州市道德模范,21名市民入選省級以上道德模范,261名市民入選中國或福建好人,為市民樹起榜樣的力量。設立精神文明教育培訓中心,搭建全方位精神文明教育平台,泉州市5000多個單位、志願服務團隊,20萬多人次踴躍參與,推動全國、省、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在泉州市縣級行政區全覆蓋。

文明融入日常,點滴折射光亮。圍繞普及文明禮儀、維護公共交通秩序、提升社會服務、改善城鄉環境等內容,組織各級文明單位的志願者到社區開展活動,讓文明之花在基層開花結果。

遇見美好,溫暖同行。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個、所(站)1253個,組建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3261支。開展利民惠民文明實踐活動46789場(次),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截至目前,泉州市實名注冊志願者近143萬名,佔全省1/4強。在公園、廣場、車站、景區等公共場所都有志願者的身影,“紅馬甲”成為大愛之城裡最美的風景線。越來越多的泉州市民自覺加入了志願服務活動,構筑泉州文明建設的高地,提升了泉州百姓的精氣神。

以文化人

增添城市獨特魅力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體現在“面子”,更存在於“裡子”,植根於文化。通過深化創城形成創城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成為創城的主力軍。

晨曦中,年過六旬的王阿伯散步后坐在市區刺桐公園的長凳上小憩,指著一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公益廣告說:“畫美,話更美。”

走進各大公園廣場,以道德長廊、文化標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指示牌和景觀形式多樣、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文明和諧畫卷。今年以來,泉州市增設大型創城戶外廣告82幅、燈箱廣告2010多處、燈杆旗2382面、宣傳欄(景觀小品)204處。市區主要交通路口12塊大型電顯屏、262塊窗口電顯屏,以及4710部公交車(出租車)高密度滾動播放創城口號。

在泉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榜樣模范事跡”成為人人敬仰、學習的榜樣。

他們有的見義勇為,有的助人為樂,有的誠實守信,有的孝老愛親,有的敬業奉獻……越來越多的“身邊偶像”被發掘出來,成為榜樣,向善、向美、互助、友愛的美德蔚然成風,一道道文明風景呈現在文明城市創建中。

以文化滋養人,以文化熏陶人。泉州市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搭建小山叢竹、一峰書院、刺桐講壇、溫陵論壇等平台,用新思想照亮人心,匯聚磅礡的奮發力量。

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結合疫情防控、愛國衛生運動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工作,持續開展“八不”行為規范、公共生活好言行活動,策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新時代好公民”活動,推出“我學習、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H5主題推廣等。制作印發《名城煥新貌 刺桐花正紅》《市民文明手冊》10萬余冊。

出台《泉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積極倡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文明用語等行動,弘揚文明健康、綠色環保新風尚﹔出台《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泉州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致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立良法促善治,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文明創建,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隨著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深化拓展,泉州不鬆氣不歇腳,內外兼修,久久為功,實現城市華麗蝶變。如今的泉州,文明、幸福的因子已經融入其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庄丹丹 盧遠遠)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