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醫學派名家薈》系列訪談
澄江閩派針灸黃宗勖學術流派——俞昌德

澄江閩派針灸黃宗勖學術流派俞昌德醫生。 朱志輝攝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走進《閩醫學派名家薈》系列訪談。為貫徹落實《福建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精神,挖掘和傳承閩醫學派學術精華,推動閩醫學派的繁榮發展,廣泛傳播各流派傳承人救死扶傷的動人故事,發揮好中醫藥優勢為廣大群眾服務,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啟動閩醫學派影像記錄工程——《閩醫學派名家薈》系列訪談節目,今天做客《閩醫學派名家薈》的嘉賓是來自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澄江閩派針灸黃宗勖學術流派的俞昌德醫生。
【嘉賓簡介】——
俞昌德,主任醫師,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黃宗勖針灸學術思想繼承人,福建省第三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福建省衛健委首批中醫傳承學術流派工作室負責人。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明代名醫吳昆的生平及對針灸學術的貢獻”“中國傳統針刺手法錄像”(協作)分別獲1985年福建省“中醫優秀論文獎”和1986福建省“醫藥衛生技術改進二等獎”。
主持人:俞醫生,您好,歡迎您。
俞昌德:主持人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都說澄江閩派針灸的針似“神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俞昌德:黃宗勖教授運用針灸治療病人過程中,能讓病人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是被治病人本身或病痛者的親人(陪伴人)對黃宗勖教授的這種精湛技術的一種贊譽。比如說對急症、危症、重症,像運動系統的關節急性扭、挫傷﹔急性腹痛,包括胃痛、膽囊炎膽石症的急性發作痛、急性頭痛、咽喉疼痛﹔休克、昏迷、中暑高熱抽搐、產后的血崩、產后高熱﹔嬰幼兒的突發症如急驚風、抽搐、溺水、窒息等﹔還有出血性的鼻衄、齒衄、痔症出血,都能獲得確切的即時療效。所以才會有黃宗勖教授“‘神醫’用‘神針’”的說法。
主持人:那麼這個學術流派是怎麼來的呢?
俞昌德:我們這個學術流派祖師爺是承淡安先生。1936年,承淡安在江蘇無錫(蘇州)承辦了“中國針灸研究社”向全國招收學員開始,黃老(黃宗勖)就參加該研究社的研究學習,隨即成為該研究社的研究員,結業以后回到福建南平開設私家的針灸診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南平市政府於1953年號召南平市所有的中西醫診所合並成為聯合診所,黃宗勖教授積極響應號召,並且被委任為該診所的所長。1956年,福建省衛生廳成立福建中醫進修學校,黃老被推薦選調到該學校進修學習,因他學習成績優異,兩年以后結業被留校。1958年,福建中醫學院成立,黃宗勖教授被遴選為首批教學骨干之一,直到2000年,他一直在福建中醫學院(現福建中醫藥大學)連續承擔本科班學生的教學、教研、臨床全過程的工作。1990年,國務院兩部一局從全國遴選首批500名老中醫藥指導老師,他帶著我開創了澄江閩派,那麼我作為澄江閩派的第一代承傳人,至今已經承傳三代。
主持人:像您從醫這麼多年,有沒有遇到過非常棘手的案例,通過施針,給治好了?
俞昌德:我從醫五十三年了,遇到過許多記憶猶新的病例,通過針灸來完成診療。有一個病人,幾個工作人員抬進來,我給他做了針灸,他就很神奇,就做一個穴位,連轉一下,還沒五分鐘,他就可以起來了,經過一周的治療,他就出院了。
主持人:針灸一般會比較適合用於哪一些病症的治療?
俞昌德:針灸一般適應症比較廣,原來是以運動系統為主,急性的挫傷,雖然是急性的表現,但是在針灸方面效果很好。還有一種是經過一段時間成為慢性的急性發作,治療效果也很好。
主持人:那我們這個學術流派有沒有自己特別擅長的領域?
俞昌德:像神經系統的,現在主要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結合我這幾年所做的一些科研課題,也是從頭針發展到顱骨縫針,從單式手法發展到復式手法,這都是用在神經系統的診療中療效比較突出。
主持人:俞醫生您個人有沒有特別擅長的領域?
俞昌德:針灸能適應病症治療的范圍,我基本上都涉獵,尤其擅長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主持人:我們要傳承發展,要傳給新的人,傳給更多的人,什麼樣的人適合學針灸?
俞昌德:學中醫的、做針灸的,要有雄厚的古文基礎才能看懂我們古代的針灸醫經。首先要有立志者,就是要有這個志向,自己願意來,自己要立志要來做,來學針灸,學中醫。第二點,我們祖宗有一句話叫做“醫者仁也”,一定要有仁愛之心,要具備仁愛之心,對於病人來說,病就是痛。第三個就是無論學醫者無論年紀大小,都要勤奮,哪怕你很疲勞,病人在那邊喊著“醫生,我不舒服”,我們馬上就要到他身邊去,而不能說我自己腰也酸,自己膝蓋也撐不起來。我現在七十多歲了,但是我對於臨床患者,我能過去(看)的,我盡量過去(看)。所以,應該要具備這三點。
主持人:其實我們現在有的時候,也會遇到的一些(自稱)會針灸的中醫,其實水平是良莠不齊的。如果我們在就醫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去辨別,我們找的這個醫生是不是正規的、有能力的給我們施針的?
俞昌德:從目前來看,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診所是五花八門的,數量也很多,如各式各樣的養生館、推拿館、健身館,如何判斷是否靠譜的針灸中醫,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經過科班系統的學習、畢業,並且經過國家資格考証、考試、認証,基本具備中醫針灸的資格。二是初步具備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針對那些學過一些中草藥知識、具備一點推拿手法的從業人員而言,國家應該要通過診所、醫院,(對這部分人員)加強培訓學習,並且通過國家的資格考試,可以具備中醫針灸資格。第三,針對那些“三基知識”比較欠缺的,還沒有通過國家資格考試、且疏於教育培訓的學習的,這類人員沒有從事針灸中醫的資格。
主持人:那您對針灸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計劃?
俞昌德:我在大學講台有38年的授課史、臨床帶教的經歷,有53年連續性的一線醫療磨礪經歷,現在還承擔福建省衛健委帶徒的任務。加強中醫理論教學,夯實基礎知識,一是在校要熟練掌握中醫針灸手法﹔二是堅持“師帶徒”的教學方式,三是加強對古典醫著的研讀,比如說“堅指值刺 無針左右”這句的認識,十年前的認識跟我現在的認識,體會就不一樣,所以應該要反復體會經典句段。
主持人:俞醫生,澄江閩派針灸黃宗勖學術流派的學術思想主要是什麼?
俞昌德:學術思想,我們是從《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提煉的,后來又結合每一個時代科學的發展,也吸取科學中跟我們醫學中的知識,同時結合臨床的病人體質、病種的特點來進行總結,基本上是基於這兩個方面。
主持人:好的,那今天特別感謝俞醫生帶來的分享。中醫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庫,針灸看似好像是一個手藝,但是其實這一個小小的手藝背后卻有著非常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理論和底蘊。我們也特別感謝俞醫生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在一線,在治病救人的同時還將這一學術流派不斷的傳承下去,我們也希望針灸學術流派能夠繼續的發揚光大。
俞昌德: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主持人: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