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連江開展黃岐半島規劃“回頭看”活動

三灣環繞、毗鄰馬祖,水深港闊、資源稟賦,這裡是連江向海進軍的“海上客廳”,也是藍海掘金的“海洋牧場”。
為深入貫徹落實福州市黨代會精神,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近日,福州市連江縣委書記陳勁鬆、代縣長高雙成帶領各有關單位負責人赴安凱、黃岐、苔菉等地開展黃岐半島規劃“回頭看”活動。福州市政府原副秘書長林強,縣領導劉麟翔、雷發勇、高晶、顏學淦參加活動。
黃岐鎮。鄭成樂攝
大海浩瀚、山石奇峻、村落寧靜,在安凱鄉奇達村山腰處的觀景亭,憑欄遠眺,一幅由“山、海、島、漁村”組成的原生態海岸景致盡收眼底。陳勁鬆來到這裡,與鎮、村干部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奇達村自然景觀優勢、漁業產業發展、旅游規劃開發等情況,並提出指導意見,希望他們加強進村道路建設,抓好景點及周邊動線綠化提升,引導村民規范漁業生產用具擺放,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黃岐鎮位於黃岐半島中心地帶,漁業產業興旺,對台優勢顯著,旅游資源豐富,是連江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重要的“燃爆點”鄉鎮之一。
在黃岐鎮,陳勁鬆一行首先來到長沙村,認真聽取長沙赤澳一級漁港項目規劃建設方案、發展定位以及當前存在的困難等情況介紹,陳勁鬆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立足實際,進一步夯實規劃設計方案,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協作,集思廣益解難題,推進項目規劃建設有序開展。
隨后,陳勁鬆還前往黃岐中心漁港、畚箕山、后沙沙灘、古石村,實地察看漁港商貿、旅游觀光等行業發展基礎,詳細了解海防歷史,與大家共同商討發揮獨特對台文化,推動黃岐半島景觀資源“串珠成鏈”,加快打造兩岸“海上客廳”的辦法舉措。
苔菉鎮地處黃岐半島最東端,岸線資源豐富,景觀優美,旅游業發展初露鋒芒。
苔菉鎮北茭鼻公園。鄭成樂攝
在苔菉鎮,陳勁鬆走進上塘村,仔細察看鄉村建設、海岸線整治等情況,前往琇邦村下塘自然村,了解觀海民宿發展、環境治理、交通建設等工作,還實地調研了茭南村石頭屋群落保護、北茭鼻公園開發建設等內容。
期間,陳勁鬆頻頻點贊當地自然景觀風貌,並對鄉鎮干部主動保護沙灘環境的作法表示肯定,他指出,全面提升鄉村面貌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要不遺余力地抓好垃圾、污水、農房、村容村貌等治理工作,強化房前屋后、道路邊坡的綠化補植,保持鄉村生態氣息,同時在古厝修繕與改造方面,要借助專家團隊力量,保留建筑特色與鄉愁記憶點,讓其成為居民休閑、游客逗留的好去處。
調研中,陳勁鬆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黃岐、安凱、苔菉和筱埕四個鄉鎮關於鄉村振興、海洋牧場、旅游開發等方面工作情況匯報。
陳勁鬆指出,黃岐半島各鄉鎮是連江縣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的強有力支撐,要堅持“一盤棋”布局、一張藍圖施工,形成握指成拳的強大合力。
各鄉鎮、部門要按照“5+3+1+N”的總體框架,逐一對照,部署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各項工作。其中,“5”是指景觀化、資產化、市場化、品牌化、效益化五個層面﹔“3”是指機制、體制、規劃三個維度﹔“1”是指抓好重點產業﹔“N”是指當前存在的N個短板問題。
陳勁鬆強調,要全面深入盤點當地山海景觀、優勢海產品、民俗文化等各類資源,通過養殖浮球更換、海漂垃圾整治、停車場建設、建筑立面改造等舉措進一步推動資源景觀化進程﹔要大膽探索土地有效流轉路徑,利用海域出讓政策的落實,實現資產化﹔要明確發展方向,立足“海上福州”橋頭堡定位,做好環馬祖澳旅游區建設,利用國有企業及社會資本,助力本土旅游、漁業加工等產業市場化﹔要建立統一的“福州海連江”品牌,統籌規范各類特色海產品准入標准,加強民俗文化、對台優勢等品牌打造﹔要以“一核”為引領,以推進項目建設為契機,帶動財稅收入,促進村民增收。
陳勁鬆要求,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體制創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推進行政審批服務等機制改革,堅持貫徹落實福州市黨代會精神,以高水平、合理的規劃設計引領連江發展﹔要著力發展良種育苗、鮑魚養殖等符合連江區位優勢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連江經濟﹔要補齊發展短板,逐步完善漁港建設、污水整治、道路建設等各類硬件設施建設,助力連江又好又快發展。
會上,高雙成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並提出整改要求。高雙成要求,各鄉鎮及部門要立足客觀實際,逐步解決存在的問題,持續抓好鄉村面貌、旅游配套服務、品牌建立等工作,有力有序地推進鄉村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