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無釘無鉚的木拱橋 屹立百年不倒

林東曉 陳藍燕
2021年10月18日08:15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第44屆世遺大會在福州落幕后,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証,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為此,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系列報道,展示福建歷經代代傳承與發展的非遺技藝,以助力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

木作。龔健攝

木拱廊橋,木構建拱,橋上蓋頂為廊,是中國傳統木構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結構形式。我國現存木拱廊橋大多集中在福建東北、浙江西南的邊界一帶。

距今900多年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是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最早的文獻資料。據悉,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多在家族內部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春財,出身於福建省屏南縣黃氏造橋世家。從祖父開始,三代人都在造木拱橋。黃春財從小就跟著伯伯和父親學習造木拱橋技藝,他表示,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凝聚著民間藝人一代代的智慧。

因年紀的關系,年過八旬的黃春財已把大部分工作交給了他的兩個兒子黃閩屏、黃閩輝負責。黃閩輝介紹,如今木拱橋已被現代橋梁取代,他們更多從事的是修復古橋的工作,過幾天,他們將赴南平市建甌縣修復兩座百余年歷史的木拱廊橋。

2008年6月7日,“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木拱廊橋的最大特點就是無釘、無鉚,全部都是靠榫卯相接。因為神奇的榫卯技藝,這樣的橋往往無懼山洪,可屹立百年不倒。

准備工作。龔健攝

搭拱架。葉迎陽攝

搭拱架。葉迎陽攝

拱架。葉迎陽攝

木作。龔健攝

搭屋架。龔健攝

搭屋架。葉迎陽攝

合攏。龔健攝

挑梁安裝。龔健攝

瓦當制作。龔健攝

收檐口。龔健攝

搭瓦片。葉迎陽攝

重建后的屏南縣百祥橋。葉迎陽攝

吻獸。龔健攝

飛檐。龔健攝

黃春財在做木作。葉迎陽攝

瓦上功夫。龔健攝

重建的武夷山國保余慶橋。龔健攝

拱架構成。龔健攝

新建的木拱廊橋。龔健攝

 

探訪福建“非遺”技藝系列報道:

傳承400多年,72道工藝,制作出“紙中絲綢”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