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文化保稅花競開

不久前,商務部、中宣部等四部門發布《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創新實踐案例》,廈門自貿片區“大力發展文化保稅業態”案例入選。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在對外文化貿易上,充分發揮“保稅+”“金融+”的功能優勢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勢,用好數字自貿區建設的前驅動力,促進文化保稅業態創新發展。
“與傳統藝術品進境方式相比,通過基地保稅方式進境,可大幅減少企業資金佔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博樂德藝術品保稅共享平台負責人鄧小紅介紹說。
以價值1億元的藝術品為例,傳統進境方式需按23%的綜合稅率繳交2300萬元保証金,但通過保稅進境方式,則可暫免繳大部分費用。同時,通過優化未成交的藝術品退運手續,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有力促進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業態發展。
“我們聯合海關、文物管理等部門,創新優化藝術品通關模式,重點支持發展文化保稅拍賣業務。”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挖掘保稅政策優勢,對綜合保稅區內的歸類、審價、通關、查驗等通關監管流程全方位優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藝術品經營企業自主選擇“提前報關”“兩步申報”等模式辦理文化藝術品進境申報手續,到岸文化藝術品優先辦理檢疫手續,實現飛機落地“秒放”。
作為全省首個集藝術品保稅物流、倉儲、展示、拍賣、交易、金融服務於一體的公共服務平台,博樂德藝術品保稅共享平台自開展全國保稅第一拍以來,已累計成交保稅拍品超過1億元,形成了博樂德與海絲藝術品中心雙平台發展格局,打造了“無底價”、春秋兩季拍賣專場等保稅拍賣品牌。
與此同時,廈門突出用好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優勢,鼓勵全市油畫企業通過廈門自貿片區內亞馬遜、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台,深挖油畫產品海內外市場。2020年,全市油畫行業通過電商平台售出產品金額超5億元,佔總成交額的20%,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此外,廈門自貿片區支持企業開發藝術品線上拍賣小程序,舉辦當代藝術及潮流文化、尚品-瑰麗珠寶、當代國畫名家妙品專場等線上拍賣活動51場次,累計成交金額約3000萬元。
制度創新帶來的良好生態正形成更強大的輻射力,推動更多文化產業高水平“引進來”、高質量“走出去”。依托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多家台灣知名收藏機構及多位台灣知名藏家,成功在廈門舉辦藏品展示和專場拍賣活動。成功舉辦第五屆東南亞中國圖書巡回展,累計展出圖書3.9萬種13.4萬多冊,達成版權輸出意向2498項。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務示范案例頒獎典禮上,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參與主辦的東南亞中國圖書巡回展獲評“全球服務實踐案例”。為應對疫情影響,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指導廈門外圖集團創新巡展模式,通過“一地導播+海外落地+多方連線”方式,成功向外輸出中國版權,成為中國圖書出版界唯一在海外舉辦的圖書巡回展。
通過文化保稅形式,廈門自貿片區在促進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的同時,進一步帶動了展覽業、藝術教育培訓、生活美學、藝術品金融等相關業態發展。截至目前,博樂德和海絲藝術品中心累計舉辦各類展覽活動84場,吸引觀展市民16.4萬人次。
數據顯示,六年多來,廈門自貿片區大膽試、大膽闖,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主動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圈可點、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特色制度創新成果。截至目前,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472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11項,30項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5個典型案例成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打造了14個高質量發展重點平台,有效加速了數字經濟、跨境電商、文化創意、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等新業態新經濟蓬勃發展。(廖麗萍 林麗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