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普惠金融的山海探索

2021年10月29日08:3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普惠金融的山海探索

  2019年1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福建省寧德市、龍岩市兩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

  按照國家要求,福建的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要在普惠金融支持經濟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等若干領域,積累一批全國領先甚至對發展中國家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做法。

  根據國家方案,福建省將力爭到2021年末,為普惠金融支持試驗區發展積累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機制,並在全省、全國范圍內推廣﹔到2022年末,在試驗區形成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發展保障體系和長效機制。

  通過近兩年的努力,“試驗田”裡結碩果,共形成12項改革創新成果向全省復制推廣。試驗區建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增強:至9月末,寧德、龍岩普惠小微貸款分別同比增長34.36%、26.07%,增幅分別位居全省第一、第二﹔涉農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4.4%、16.71%,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79和5.09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分別為6.16%、5.26%,均有所下降。

  激活農村生產要素

  “沒想到白茶商標授權書也能獲得貸款,而且一天內就完成申請、抵押、審批、放款,解了燃眉之急。”福鼎市磻溪鎮閩溪口茶廠負責人溫登峰感慨道。

  這些年,福鼎白茶越來越紅火,溫登峰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隨著倉庫裡的存貨越來越多,他的口袋也越來越空。今年由於廠房擴建,收購茶青旺季時,他資金周轉十分困難。因缺少標准抵押物,從銀行隻能申請到20萬元信用貸款,這遠遠不夠。

  上月,福建首個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平台在福鼎上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溫登峰向平台提出融資申請,按要求提交了福鼎白茶商標授權書和SC認証等材料,迅速獲得郵儲銀行50萬元貸款。

  長期以來,由於農村產業發展信息不對稱、農村有效擔保物相對匱乏、金融資源配置不匹配、產業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融資難困擾著“三農”事業發展。

  為此,寧德、龍岩兩市山海聯動,圍繞各地優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探索,在沿海推出漁排養殖貸、漁排托管貸、福海貸、海參倉單質押貸,在山區推出菌菇貸、菇棚貸、葡萄貸、茶園貸、茶企貸、白茶寶、茶貸通、太子參貸、古屋貸等,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以寧德為例。該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海上漁排養殖權抵押備案意見》和《漁排養殖貸產品方案》,讓漁排等更多生產要素確權、登記、抵押、流轉等工作有規可依,並創新推出漁排養殖貸,有效盤活漁排、養殖權等生產要素,至6月末,累計發放漁排養殖貸112筆,授信總額1.23億元。

  隨后,該市把漁排養殖貸的成功經驗復制推廣,加快推進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試點,推動金融機構擴大有效擔保物范圍,進一步創新普惠金融產品。

  “手頭有哪些生產要素?哪些可以拿來抵押貸款?平台上一目了然。以白茶為例,從農戶茶園、茶企廠房,到生產出來的茶青以及白茶存貨,都有相應的信貸產品。”福鼎農村生產要素流轉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從今年1月份啟動生產要素貸款以來,福鼎各金融機構共創新資產類、權証類、勞動者要素類等41個金融產品,為全市6429戶農業農村經營主體實現農村生產要素融資總授信15.5億元。

  “抵押登記的貸款,一旦出現逾期或不良,可以在平台上進行交易處置。同時,通過申請、備案登記、抵質押公示的全流程線上操作,也可避免多戶授信、防止過度授信。”郵儲銀行福鼎支行行長魏何說。

  “掌”上金融“碼”上貸款

  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貸款?龍岩市新羅區個體工商戶小王起初還不相信,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龍岩市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他掃描二維碼,填寫完申請需求,不到10分鐘,龍岩農商銀行10萬元樂業貸已到賬。

  農村地區在金融服務渠道和信息方面具有先天短板,如何破解?

  去年底,龍岩市在擁有150萬用戶的“e龍岩”政務服務手機App上搭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台,歸集市場、稅務、水務、燃氣、不動產、“五險一金”、企業獎補(工信)、農業、發改等17個部門44大類的實時公共信用數據,通過客戶授權的形式推送給相關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數字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平台發送融資申請並授權金融機構獲取相關政務信息后,金融機構可使用實時大數據為企業或個人精准“畫像”,實現信用類貸款快速授信。至9月末,龍岩農商銀行通過“e龍岩”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台成功辦理貸款2039戶,授信4.71億元,戶均授信23萬元,凸顯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原則。

  有關方面還將平台融資申請界面生成二維碼,廣泛布置在各銀行網點、政府部門服務窗口,小微企業(個人)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登錄平台,借助“閩政通”全省統一線上身份認証體系快速完成融資申請。

  目前,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台線上對接融資超1萬筆,授信金額超30億元,並加快與各家銀行數據直連。9月25日,建行“智慧快貸”上線,當天就有109戶中小微企業在平台注冊登記,其中45戶企業獲得授信超過1000萬元。

  信用有價環境優化

  在霞浦縣溪南鎮仙東海域從事海參養殖的老葉,因新一輪採購海參苗亟需資金,用自己的塑膠漁排作授托代管,獲得當地農信社30萬元貸款。

  漁排托管貸,引入的是“授托代管”理念,即養殖戶將其持有的海上漁排授權給銀行代管處置,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合社)協助監管下,銀行向養殖戶發放基於漁排市場價值一定比例的授信貸款。

  今年1月試行以來,霞浦沿海各鄉鎮有380多戶養殖戶因此獲得了總計7610萬元貸款。

  用“承諾授托”代替“抵(質)押擔保”,以“一諾”撬動“千金”,在創新融資方式的同時,還有效促進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漁排托管貸實施過程中將漁排托管信息在村內公開公示,形成“鄉風民約”,讓村民間形成信用共識,打破了以往風險防范單純依靠司法手段的局面,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在寧德市金改辦執行副主任陳曉斌看來,“支持信用向信貸有效轉換,是普惠金融改革的發展方向”。

  為更好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寧德在全省率先開展以市政府名義統一命名的信用村鎮建設,目前已創建了300多家信用村、信用鄉(鎮)、海上信用漁區、信用合作社、信用茶產區,享受整村授信、利率優惠、額度擴大、優先放款等好處。截至8月末,全市信用村鎮發放信用貸款余額17.25億元,是創建前的2.16倍,惠及農民4.22萬戶,貸款利率比正常利率低1~3個百分點,平均不良率比非信用村鎮低1.06個百分點。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寧德市開展信用貸款支持專項行動,引導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放鬆抵押擔保捆綁束縛,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發放效率。“此舉有效推動了普惠金融貸款增量擴面降本提質。”陳曉斌說。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余額41.40億元,佔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的12.23%,比年初提高了2.73個百分點。

  龍岩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漆添也表示:“普惠金融改革試驗最大的成果,就是構建了良好的金融信用生態環境。”目前,龍岩全市7個縣(市、區)已實現新型農村信用創建模式全覆蓋,已評定普惠金融信用鄉(鎮、街)50個、普惠金融信用村885個。截至9月末,不良貸款率0.61%,比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持續居全省首位。

  線上評估抵押品

  “隻需通過微信公眾號即可實現抵押物自評估,獲得銀行貸款,太方便啦!”在龍岩一小區開美容館的肖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肖女士近期想重新裝修美容館並購買新的美容儀器,自有資金不足,想用名下房產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作抵押,向上杭農商銀行申請貸款。進入上杭農商銀行微信公眾號房產自評估系統,錄入土地使用面積、房屋建筑面積等簡單信息后,得知自身房產價值,她馬上提交了貸款申請。經銀行客戶經理現場調查、核實,系統自動生成房產評估報告,不到3天,肖女士就獲得50萬元、期限3年的個人小微貸。

  龍岩農商銀行創新開發抵押物自評估系統,依托現代科技手段和大數據庫,率先實現抵押品線上智能估值,客戶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評估申請,經審核審批,最快當天可獲取評估報告。

  今年初至9月末,該行已累計為3093位房產抵押貸款客戶實行自評估,發放500萬元以下的縣域房產線上自評估貸款2559筆,金額18.57億元,為客戶節省評估費用約150萬元。

  銀行在縣域開展低價值抵押物的自評估,一方面,為小微企業省卻了評估費用的支出,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為銀行機構節約了線下評估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成本,加快了企業獲得資金的速度。截至7月末,兩個試驗區已實現銀行機構自評估系統全覆蓋,對500萬元以下縣域住宅、商鋪、寫字樓等房產抵押貸款自評估,30萬元以下林權抵押貸款免評估,改變了抵押物評估市場傳統的收費模式,實現抵押資產評估費用客戶“零承擔”。

  “評估公司等第三方機構費用高企,成為降成本的一個突破口。福建省以點帶面,在全省推廣這一壓降融資成本的新探索,為小微企業、‘三農’主體節約了大量融資成本。”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鄭海榮表示。(記者 王永珍)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