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提木偶”你見過嗎? 閩西客家木偶劇有個全國首創的絕活!
人民網福州12月17日電 (劉寶琴)近日,由龍岩市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創排的原創客家木偶劇《紅小鬼》亮相第八屆福建藝術節,贏得現場觀眾和評委的好評。
這是上杭大型劇目時隔40年重返福建省戲劇匯演舞台。這部劇的舞台“客家木偶如意台”以及表演手法“木偶提木偶”成為全國首創,在編劇、表演、作曲、舞美等方面精心打造,讓閩西客家木偶劇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紅小鬼》主人公龍牯為紅軍送情報時過的第一道關卡。龍牯以木偶藝人的身份出現,還帶著舞獅表演人員。劇中的布景有不少客家民居、古涼亭、古牌坊等,充分體現了閩西客家的地方特色。人民網 劉寶琴攝
故事:少年龍牯走上革命道路
《紅小鬼》講述木偶世家出身的少年龍牯和爺爺劉佔魁救治紅軍傷員王鑫,並在地方黨組織負責人丘嬸和王鑫的幫助和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整場劇共有九個章節:突圍、下山、採藥、就義、驚變、偷襲、參軍、過關、勝利。
1929年古田會議前夕,龍牯和爺爺劉佔魁在山上意外救了一名紅軍傷員王鑫﹔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劉佔魁不幸犧牲﹔龍牯在邱嬸和王鑫的帶領下,炸毀張團練部的軍火庫,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古田會議后,龍牯在紅軍隊伍中迅速成長,以客家木偶表演為掩護,多次完成傳遞情報的重要任務,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小戰士。
《紅小鬼》是一部紅色題材木偶戲,通過兒童的視角、夸張的手法、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以及精湛的表演藝術,來展現閩西革命精神。
看點:“木偶茶藝”驚艷亮相
在《紅小鬼》木偶劇第四章節中,爺爺劉佔魁英勇就義前,茶藝女為白軍張團練泡茶,“木偶茶藝”表演驚艷亮相。該表演手法是由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獨創的。
今年6月,閩西客家木偶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項目名錄。上杭是閩西客家木偶戲的發源地。近幾年,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通過創新“木偶變臉”“木偶茶藝”等表演項目和手法,使得閩西木偶藝術不斷獲得突破。
木偶茶藝女正在給白軍張團練泡茶,該“木偶茶藝”由黃妃浣表演。人民網 劉寶琴攝
木偶茶藝,是將木偶戲和茶藝這兩個傳統文化相結合,用木偶表演燒水、沖茶、刮沫、倒茶等一系列茶藝流程,是閩西木偶藝術的創新和突破。
如何靠幾條細線提起牽引,將福建的茶藝傳神地表演出來?“關鍵在於解決軟線的晃動與泡茶的精准之間的矛盾。”據表演者黃妃浣介紹,不僅要在道具上下功夫,而且還得苦練。為了做好木偶茶藝表演,黃妃浣整整苦練了一年。
據悉,由黃妃浣表演的《木偶茶藝》節目,在2018年、2019年福建省組織的“海絲茶道”對外文化傳播活動中走出國門,在南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登場。該節目還多次受邀在各級媒體中表演,成為客家文化的“宣傳使者”。
突破:舞台和表演手法為全國首創
木偶世家演繹客家故事,英雄熱血書寫紅色傳奇。木偶劇《紅小鬼》把“木偶”這一核心要素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主人公龍牯出身木偶世家、以木偶表演作掩護傳遞情報、木偶表演提線木偶等﹔情節設計巧妙,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紅小鬼》主人公龍牯利用木偶表演來騙取白軍士兵的信任,即“木偶提木偶”表演場景。人民網 劉寶琴攝
在“木偶提木偶”的場景中,嵌入了“木偶變身”的表演技巧﹔原來龍牯手裡提的木偶是個老人,瞬間變成了妙齡姑娘。人民網 劉寶琴攝
在《紅小鬼》第八個章節“過關”中,有一個情節是主人公龍牯利用木偶表演來騙取白軍士兵的信任(如上圖)。
據悉,“提線木偶表演提線木偶”是該劇的一大創新和亮點,這在全國是首創。“這一表演需要4個演員同時操作,重點在於想法大膽,有點像魔術。”黃妃浣介紹,為了實現這一創新,他們絞盡腦汁進行了各種嘗試。
“木偶舞台新突破,木偶特技新發展,木偶表演新視覺。”上杭縣客家木偶藝術傳習中心主任丘保銘如此評價《紅小鬼》。
據丘保銘介紹,這部木偶戲全國首創“客家木偶如意台”,設計五個有機連接的天橋,增加表演區,加強舞台的縱深感,變傳統木偶表演“單橋左右調度”為“多橋前后左右調度”,大大提升了木偶的表現力。
表演結束后,主創和演員們出來與觀眾見面、致謝。人民網 劉寶琴攝
據悉,整部劇的台前幕后共39人參演。其中,提線木偶演員16人、舞美和地台11人。舞台效果充分運用了聲、光、電科技成果,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展現出良好的戲劇效果。
丘保銘表示,此次《紅小鬼》參加福建省戲劇匯演,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木偶戲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使得保護傳承工作上了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