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烏山:“還山於民” 添新景

不危亭 葉義斌 攝
摩崖題刻“海闊天空”重見天日,引市民游客拍照留念。葉義斌 攝
“烏山七美”之一的雙驂園開門迎客、新開放的鄰霄台鄰霄閣與鎮海樓遙遙相望……19日,福州市烏山歷史風貌區二期正式開園,新開放一批曾被遮擋、掩蓋的獨特景點,為烏山“還山於民”增添了新的注腳。
烏山歷史風貌區與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連成一片,是國家5A級景區。2020年6月,烏山歷史風貌區保護修復提升工程二期啟動,總投資約1.8億元,秉持“還山於民,還綠於山”的原則,清理拆除不協調建筑共45棟,總面積29626平方米,山體復綠面積5.1公頃﹔結合烏山原有歷史風貌,根據《烏石山志》等古籍歷史記載,講好“烏山三十六奇景”故事﹔形成10個主次出入口、總長6.8公裡的三大環形游線的游賞園路系統。
作為二期工程中的重頭戲,雙驂園改造備受關注。據介紹,雙驂園是100多年前福州知名藏書家龔易圖斥資修建的4處園林之一,用於藏書、雅集、結社等,曾以藏書和園中荔枝著稱,5萬多卷藏書為全省之冠。雙驂園改造過程中,樹木種植、涼亭搭建等都參考了原貌信息。
據悉,去年年中啟動的改造工程包括多棟辦公樓搬遷、道路交通恢復、生態修復、園林綠化等內容。如今,雙驂園根據《烏石山志》記載修復了景觀,復原了園林格局,多株古荔作為古樹名木加以保護,還根據歷史記載重新修建了雙驂亭與俱有亭,為市民提供休憩之所。站在地勢較高處的俱有亭,能眺望白馬河風光。
此外,雙驂園改造后成為烏山西南側的主要入口園區,配有地面停車場,還設置了游客服務中心,為前來游覽的市民游客提供便利。
穿過雙驂園沿石階步行數分鐘,開闊地上的一座木亭引人注目,這便是與屏山之巔鎮海樓遙相呼應的鄰霄閣。今后,鎮海樓夜景燈光打開后,鄰霄閣的夜景燈光也將隨之啟動,兩相映襯,為榕城增添絕佳的城市美景。繞過鄰霄閣旁幾處嶙峋巨石繼續上山,可以看到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鄰霄台區域,這裡是海拔84米的烏山的制高點,屬《烏石山志》中記載的“烏山三十六奇景”之一,是古時福州百姓重陽登高之處。
同屬“三十六奇景”之一的四角石亭不危亭,是目前烏山上唯一的一座石亭。亭高約6.8米,寬約3.2米,石質結構更耐久、安全。為了與烏山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契合,不危亭重建前,設計團隊還專門前往南京文天祥詩碑亭學習。
摩崖石刻是烏山景區的“金字招牌”。二期改造過程中,曾被遮蓋、掩埋的26處摩崖題刻重見天日,把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比如,“壽山福海”石刻此前隱於土方以下,不為人知。又如,“海闊”“天空”兩塊大體量摩崖石刻過去因斷頭路的阻礙未能現身,現在通過烏山步道網絡的貫通,將它們串聯在一起,可以讓書法愛好者一飽眼福。(記者 卞軍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