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消費會讓你“種草”嗎
近一段時間以來,有人跟著健身主播做運動,在線下單了多款健身產品﹔有人成為露營“發燒友”,在城市郊外的綠蔭下,撐一頂帳篷,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享受悠閑夏日時光……盡管消費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但仍有一些“時尚”消費迅速走紅,受到消費者青睞,讓人直呼“被‘種草’了”。
當前,我國的消費形勢如何?今后一段時期,消費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應如何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 消費券、打折活動“齊上陣” 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是短期的
“最近,我一直居家辦公,除了在網上買點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外,其他消費比較少。等這波疫情過去,我一定要出去旅游,‘打卡’各種網紅景點,品嘗特色美食,還要約朋友去電影院看幾部電影。”北京市民王曉麗說。
其實,不少市民都有類似的經歷和想法。
從數據來看,今年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由增長轉為下降,消費恢復進一步承壓﹔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非生活必需品銷售和餐飲銷售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近期,國內疫情多發,消費特別是接觸性聚集性消費遭受較大沖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春麗坦言。
對此,各地各部門紛紛採取措施,激發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回暖。
廣東深圳對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並在深圳市內上牌的個人消費者,給予每台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補貼,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等,鼓勵汽車消費﹔山東濟南投入近3億元,發放汽車、文旅、民宿、餐飲等重點領域政府消費券,帶動企業開展一系列打折促銷活動。
浙江圍繞文旅、餐飲、零售等行業,支持各地開展促消費專項行動,定向發放消費券、服務券等惠民補貼。“‘五一’假期,政府發了消費券,店裡核銷了40多萬元,感覺緩過勁兒來了。”浙江省桐鄉市一家珠寶店負責人岳榮清說。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上海將在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對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10000元補貼,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和電商平台發放消費優惠券,支持文創、旅游、體育產業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為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眾多商家提供“線上下單、配送上門”等服務,不斷優化網上零售模式,進一步刺激了網絡消費的增長。相關數據表明,居民對消費升級類產品偏好明顯,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高寶華表示,盡管當前疫情對貨運物流、企業生產、餐飲消費等造成一定沖擊,但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是短期的、暫時的,我國消費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並未改變。
2 市場逐步回暖 線下消費將有所反彈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5月1日至15日,全國乘用車零售48.3萬輛,降幅較上月同期收窄13個百分點。
“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車產業復工復產取得階段性成效,汽車產銷逐漸恢復向好,觸底反彈的動能正在集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實際上,不只是汽車消費市場釋放了回暖信號。如今,一些城市商圈人氣正在回升,一些熱門景區接待游客量較快增長,不少餐館客流量逐步恢復﹔各地近郊游、鄉村游受到青睞,戶外用品銷售顯著增長。
與此同時,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相繼出台。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五大方面二十項重點舉措。
在郭春麗看來,《意見》緊扣當前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主要問題,順應人民美好生活新要求和消費升級新趨勢進行了系統部署,有利於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有利於有效擴大內需,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依紹華認為,近期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台多項政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就業收入和公共消費,破除限制消費障礙壁壘,將穩定居民消費預期、提升消費意願,對消費增長具有積極推動作用。“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等地復工復產全面展開,居民消費將會快速恢復,尤其是線下接觸性消費在短期內會有所反彈。但由於疫情風險仍然存在,消費將處於平穩增長態勢。”她說。
高寶華也向記者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前期被壓抑的餐飲、旅游、交通消費以及汽車、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費將會反彈,網上零售持續增長,消費基礎設施等不斷完善,消費潛力將得以釋放。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消費將有望呈現持續恢復的發展趨勢,但恢復中有所波動。總體來看,消費規模將有所擴大,消費結構將逐步優化,消費品質將不斷提升。
3 智能、綠色、健康成潮流 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從有形物質商品向更多服務消費擴展,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進一步壯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鞏固。
“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孕育著大量消費升級需求,未來消費將更趨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智能、綠色、健康成為居民消費新潮流。”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也應當看到,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有待增強,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有待提升,流通循環和消費環境有待優化。
該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瞄准居民消費個性化、多元化和結構升級趨勢,聚焦消費領域痛點難點堵點和體制機制障礙,重點鞏固拓展重點領域消費,完善消費發展支撐體系,以改革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高寶華建議,要著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帶動居民收入增加。緊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多元擴大教育、養老、醫療等領域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多措並舉推動餐飲、零售、旅游等困難行業恢復發展,推動大宗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城市消費以及鄉村消費擴容提質。要暢通消費脈絡通道,加強消費監管,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
“要增加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數量。”依紹華建議,要在繼續穩固社會就業崗位基礎上,適當增加公益、社區就業崗位,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穩定收入來源。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等政策制度。同時,增強民生性轉移支付,向重點領域、重點地區傾斜。有序放寬養老、教育等行業市場准入條件,提升服務產品供給質量。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3.0%,網民規模達10.32億,是全球最大、最具潛力的新型消費群體。此外,綠色消費是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對推動商品服務供給側綠色低碳升級具有深遠意義。依紹華表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消費的發展提供數據要素資源,多措並舉引導綠色消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