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實施“3820”戰略工程30周年:“現代化國際城市”由構想走向現實

林曉麗
2022年06月30日08:3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今天,我們是站在創造未來的源頭上,就應當樹立超前意識,敢做時代的弄潮人。”1992年11月編制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簡稱“3820”戰略工程)中,這段話寫在開篇序言。

福州,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閩江水穿城而過,浩浩湯湯匯入東海。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激蕩,福州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經濟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福州基本上是一座沒有‘雕琢’過的城市,要發展就一定要有長期設想。”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州市委書記。同年6月,習近平同志帶領大家乘坐客輪考察閩江下游。客輪尾部擺了一張簡陋的桌子,習近平同志將福州地圖鋪在上面,大家邊看邊討論福州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1991年12月,習近平與同事討論福州市農業戰略規劃設想。新華社發

1991年12月,習近平與同事討論福州市農業戰略規劃設想。新華社發

經過艱苦努力,數易其稿,“3820”戰略工程於1992年11月在市委六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審議通過。

“3820”戰略工程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步驟、布局、重點等,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抓住機遇,實現經濟高速度、高效益、跳躍式前進和超常規發展。用3年時間,即到1995年使經濟上一個大台階,主要指標在1990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實現第三個翻番,提前實現小康水平﹔力爭用8年時間,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鄉各項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先進城市的發展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90年翻兩番多﹔用20年時間,即2010年達到或接近亞洲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當時的平均發展水平。

在此之前,福州從未有過如此長期的發展規劃,放眼全國,也未有如此“大膽”的構想。

接受時間的“檢閱”,帶著時代命題來到2010年,人們發現,原先“3820”戰略工程制定的戰略目標、步驟、布局、重點等不但如期實現,而且與福州發展的走向趨勢基本吻合。

風物長宜放眼量。30年的接續奮斗,踐行跨世紀的構想,讓一個昔日的“后排生”立於世界城市之林,帶著底氣與自信,走向未來。

30年來,“沿海小城”福州發生巨變。陳捷陽 攝

30年來,“沿海小城”福州發生巨變。陳捷陽攝

一個沿海小城的開放之路

“認真、科學、切實可行、具有前瞻性。”在近日一場關於“3820”戰略工程的研討會上,與會的學者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后,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3820’戰略工程准確把握上世紀90年代福州現代城市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設施薄弱、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不突出,以及外資開始大規模進入等特點,作出‘正面臨一個發展的大好時機,客觀上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的戰略抉擇,順應了福州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抓住了制約城市發展的主要矛盾,找到了推動發展的關鍵著力點。”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史育龍作出了這樣的論述。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彼時,一座沿海小城缺什麼?缺資金、缺產業。有什麼?有海、有僑力。

福州福清,自“山自永福裡,水自清源裡,會於治所”中取山水各一字,因而得名。上個世紀,福清人背井離鄉,遠洋闖蕩。這裡成為我國著名僑鄉,走出過許多僑商﹔這裡也誕生了許多“回饋桑梓”的故事,蘊藏著福州重要的僑力資源。

順勢而為,以僑力撬動改革的動力,這是當時福州“借力”的選擇。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福清籍僑商們帶著資金在故土興業,就這樣,第一個“僑”字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僑開發區、全國第一個華僑合作開發區元洪投資區,先后成功在福清落地。

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俞鬆 攝

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俞鬆攝

這些由“僑”興辦的產業園成了外資涌入福州的橋梁,並在隨后的幾十年間不斷發揮著虹吸效應:起於初建成的1平方公裡,到2020年融僑開發區已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千億元,匯集了福耀集團、冠捷電子、京東方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部件、光學器件三大優勢產業鏈條﹔在元洪投資區,中國-印尼“兩國雙園”正在加速布局,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對接的旗艦示范項目,“兩國雙園”助力福州以食品行業為錨點,開辟發展新航線。

產業集群是“火車頭”,平台搭建是驅動力,鋪就福州通向世界的道路。

1994年10月,以海峽、科技為主題的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成功舉辦,吸引了22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名外商參加,搭建起一個“讓福州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福州”的開放大平台。

在福州舉行(資料圖)。池遠 攝

第二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在福州舉行(資料圖)。池遠攝

“跳出福州看福州”,乘上“海絲”“海峽”的東風,“國際招商月”的品牌更響,開放力度更大。30年間,“國際招商月”逐漸演變為如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

今昔滄桑巨變,喚起改革的記憶。

面對“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不突出”的叩問,福州已實現培育形成五大千億集群。在2020年這一年,福州的GDP已跨過萬億元門檻。

“海上福州”從構想走進現實

30年歲月變遷,福州城始終演繹著“海的故事”。福州的發展道路因海而生、向海而興。

在福清興化灣,初春的風帶著寒氣,吹動著巨大的白色“風車”轉動——在這裡,風是寶貴的資源。

今年2月22日,在興化灣不遠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內東方電氣的廠房裡,一個“龐然大物”赫然在目——隨著風力發電機試驗屏上總功率數值越過13兆瓦,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的風電機組正式下線。

13兆瓦海上風電電機。東方電氣供圖

13兆瓦海上風電電機。東方電氣供圖

“以一個100萬千瓦的項目測算,與10兆瓦機組相比,選用13兆瓦風電機組可減少機位23個,節約工程造價約5億元,將有效降低度電成本,提高業主投資收益率,有力推動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上網。”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大周介紹說。

在這個臨海的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已集聚了葉片廠、電機、塔筒等配套企業,多家國內風電巨頭落戶,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並將帶動大容量機組研發、船舶裝備制造、鋼結構加工制造和海洋建筑工程等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

一個橫跨世紀、超越時代的規劃之所以取得成功,在於對當下“形”和“勢”的准確判斷,並因勢利導,據此運籌帷幄。

“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建設應運而生,成為“3820”戰略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30年前,閩江之畔,“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城市發展藍圖已成功擘畫﹔30年間,藍圖照進現實。

如今,站在閩江口遠眺,濱海新城拔地而起,一座雲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新之城正騰“雲”駕“物”,700多家企業入駐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初步形成“雲大物智鏈”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在三江口,總部經濟以及文化、體育、教育等高端產業匯聚,高顏值、高品質的“城市會客廳”迸發活力。

——30年前,“海上福州”建設思想的種子播下﹔30年間,萌芽破土成樹。

數據顯示,2021年,福州海洋生產總值保持全省首位,臨港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8177億元,增加值增速為15.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回望“海上福州”建設的發展軌跡,正是從“一枝獨秀”邁向“全面開花”的過程。注入科技創新的發展動力,“海的故事”從傳統的漁業演變成現代海洋漁業、臨港產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四大支柱產業。

不遠的未來,大海“濤聲依舊”,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業、海洋船舶與工程裝備制造業、臨海能源產業、海洋信息服務業等四大新興產業正在崛起。

“紙褙福州”蝶變背后的民生邏輯

一張老照片中,馬路兩側,逼仄的平房擠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看不見空隙。

另一張老照片裡,一棟上下結構的低矮木棚屋“藏”著四層樓,70平方米的房子裡住著8戶人家。

在上世紀90年代,福州市連片棚屋佔了住房面積的一半以上,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而老照片中的蒼霞棚屋區更是當時福州規模最大的棚屋區。

拍攝於1983年的蒼霞舊貌。游源飛 攝

拍攝於1983年的蒼霞舊貌。游源飛攝

“房連房、床連床,搭個閣樓作新房,四代同堂蝸斗室,風雨一來無處藏。”在蒼霞棚屋區的老街坊中,這句順口溜流傳甚廣。街坊們在風雨飄搖的木棚屋艱難度日。

有老住戶回憶說,那時候最怕火災,因為“一燒就是一大片”。

老福州人都知道一句話,叫作“紙褙上的福州城”。“裱”本是當地傳統工藝中的一種手藝,卻在這時用來形容老房子像“紙糊”的一樣。

改變始於“3820”戰略工程的構想下,世紀之交,福州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安居工程”。

蒼霞棚戶區,用時27天,完成了群眾搬遷﹔一年后,新城建起,3441戶、9511人回遷新居。

到1997年,福州共改造大小舊屋區500余個,累計13萬戶居民喬遷新居,40多萬人的居住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搬了新家,住上新房,日子越過越好。老福州人們都說,“紙褙福州城”不再有,如今自己住在“宜居幸福城”。

時光轉逝,新城又成“舊事”。2017年,福州再度啟動三年舊改計劃,將106個連片舊屋區納入其中,這是近年來福州城區最大規模的舊改行動。

蒼霞新城再次迎來“新生”。

新的改變,“整裝扮靚”以外,更多的是對民生服務的思考。用數字化手段不斷完善的智能安防,與長者食堂、讀書吧、便民驛站等共同構成“民生服務綜合體”……30年前最大的棚屋區,已成老舊小區改造的“模范生”。

蒼霞新城今貌。潘平方 攝

蒼霞新城今貌。潘平方攝

透過福州的“安居工程”這扇“窗”,在“3820”戰略工程指引下福州發展軌跡中的民生邏輯了然可見——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

接續追夢三十年 踔厲奮發向未來

經濟發展為“筆”,民生福祉作“墨”,繪就福州現代化圖景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福州的現代化圖景。顏家蔚 攝

福州的現代化圖景。顏家蔚攝

“3820”戰略工程實施的20年,是福州綜合實力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從1992年到2010年近20年間,福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5.42%。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教授賀東航認為,“3820”戰略工程具有顯著的“因地制宜”的特性,其主要體現為,根據福州在歷史文化、海洋資源等方面的區域特色制定發展戰略。“相關規劃突出沿海等優勢要素,並在后續的政策執行中加快改革與對外開放步伐。”

以“海上福州”建設作例。從基於“3820”戰略工程著墨的沿海優勢,到循著戰略工程發展規劃路徑穩步前行,再到基於新起點的新發展思路,福州瞄准“海洋強市”,發展歷程中的“一步一腳印”清晰可辨。

1994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建設“海上福州”研討會,系統闡述了對發展海洋經濟的深刻認識﹔同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率先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

在隨后的近20年間,循著“海上福州”建設的規劃路徑,福州的經濟社會發展重心打破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格局,逐步向廣闊浩瀚的濱江濱海地區戰略轉移。到了2013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佔全省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新起點上,經略海洋,方能乘風破浪。2015年,福建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基於此,福州將“以港口連接四海”作為首要切入點,依托天然良港,福州絲路海港城建設駛入快車道。向海要發展、要開放,“藍色引擎”馬力全開,成為福州邁向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驅動力。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立勝認為,“3820”戰略工程將福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視為一個大的體系,並將這個大的體系又分為綜合篇、縣市區篇、行業篇、重點工程篇等子系統。從經濟社會發展設計上看,注重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進行系統目標的設定,並注重各系統之間的聯結。

例如,在統籌發展上,“3820”戰略工程將“沿海和山(江)區的關系”列為福州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必須認真處理的重要關系之一,以實現更高層面的協同發展﹔在經濟發展上,因地制宜加快各類投資區和重點工業衛星鎮建設,試圖走出一條在地方財力有限情況下較快發展經濟的路子﹔在生態環境上,分析福州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狀況,作出相應的環境質量預測,提出了把福州建設成為“清潔、優美、舒適、安靜,生態環境基本恢復到良性循環的沿海開放城市”的目標……如果細看如今福州的“畫像”,正是在超前的戰略布局的引導下,一步步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

對於一個長期的區域發展戰略設想,始於戰略眼光,成於戰略定力。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曾在署名文章中表示,“3820”戰略工程設定的目標任務雖已完成,但其所蘊含的戰略思維、科學理念、工作方法、優良作風等,在歷史和實踐檢驗中,愈發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福州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跑好歷史“接力棒”,有力推動了榕城實現跨越式發展。在2010年之后的十年間,福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從3242億元連跨七個台階,到2020年歷史性地突破了萬億元。

重任千鈞再奮蹄。

2022年1月,福州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於做大做優做強省會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建設六個城,打響五大國際品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將繼續圍繞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建設產業強市,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吹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奮進號角,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閩江之水,浩蕩東流,奔流向海,奔向未來。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