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持續推進機制體制改革 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從高處遠眺,大海將漳州古雷半島三面環抱,滿載貨物的船隻車輛往來不息。海峽兩岸最大石化產業合作項目——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乙烯裝置“雙烯”產品(乙烯、丙烯)收率達到51.7%,再創歷史新高。昔日小漁村,已變身海峽兩岸千億級石化新城。
漳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台商投資密集區。近年來,漳州持續推進機制體制改革,通過設立台胞台商服務中心、推動全國首家台企接入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頒發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等舉措,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管理創新提效率
古雷繁忙的場景,在古雷奇美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台胞蘇耀宗心裡有另一番感受。“以前,古雷開發區隸屬於漳浦縣,我們台企辦‘土地証’要跑省、市、縣多個地方。”蘇耀宗告訴記者,當時古雷開發區產業項目不多,辦事流程相對煩瑣,一旦前置要件缺失,就得來來回回跑很多趟。
一直以來,古雷開發區行政主體資格不明確。《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出台后,明確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下放省市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實施先建后驗管理新模式。這給開發區機制體制改革帶來了契機。
“隻要進一扇門,企業就能把所有的程序走完。總結起來,就是通過簡政放權做到六個字:削繁、治拖、破堵。”漳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四級調研員吳嵩山表示。
目前,奇美、台達化學等10余家台資企業及新陽科技、中怡、濮陽惠成等一批中下游精細化工項目先后落戶古雷,兩岸石化產業合作鏈條日益完善。“寬鬆有利的改革政策,能讓資本快速進入開發區並滾動起來,釋放一連串效應。”蘇耀宗認為,古雷煉化一體化有助於推動海峽兩岸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共贏。
通過創新機制體制,漳州力促兩岸產業貫通。如今,漳州已設立古雷台灣石化產業園區、漳州台商投資區、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福建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峽花卉集散中心五個國家級涉台產業園區,以及南靖閩台精密機械產業園等三個省級涉台產業園區,推動漳台石化、特殊鋼、電子家電等產業全面對接。
金融創新增活力
“不用跑櫃台,手機上就可以申請了。”去年以來,漳州在全省率先上線金服雲“對台金融服務區——漳州專區”。台胞李曉琴發現,在手機上就可以代辦工商登記、預約開戶、申請漳州市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及金融產品,享受便利、普惠的金融服務。
融資渠道少、融資難度大是不少台商心裡的痛點。“主要原因是兩岸征信機構此前沒有合作,在漳銀行機構查不到台商台胞在台灣的征信情況,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同時,在漳台企很難方便地提供有效的抵押品或擔保人,增加了銀行對中小台企放款的顧慮。”中國人民銀行漳州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科長白清鬆告訴記者。
“我們做了兩個突破,一是組織在漳銀行機構全部開通查詢台胞在台灣地區的信用報告﹔二是組織漳州市所有金融機構,對持証的台商台胞給予更多的金融優惠和便利。”白清鬆介紹,從2019年8月開始,漳州向轄區內符合條件的台商台胞頒發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凡在當地生活滿一年的台胞,以及注冊三年以上且近三年納稅金融等級為A級的台企均可以申請辦理。截至目前,累計頒發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証書150本,為57家持証台企金融授信64.65億元。
“一些台資核心企業面臨著上下游小企業因條件限制無法獲得信貸,從而造成供應鏈不穩定的問題。”白清鬆說,為此,漳州推動台資核心企業接入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指導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的信用做背書,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融資,保障上下游企業經營。
服務創新更溫暖
“能不能幫我更換台胞証?”日前,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
原來,台胞李泉熹2001年跟隨父親和爺爺到廣東定居,他的台胞証在2006年到期。后來,李泉熹的父親失蹤、爺爺去世,因當時年齡小、文化水平不高,他一直沒有更換台胞証。這些年,李泉熹靠打短工為生,生活困難,直至遇到南靖台商王嘉陞,跟隨其到南靖定居。沒有台胞証,他的工作生活較為不便。
“我們立即協調出入境、派出所等多個部門,收集相關信息之后,為李泉熹辦理了一次性台胞証(三個月有效期),並指導其按流程辦理五年期台胞証。”漳州台胞接待站副站長陳燕標說。
如何讓台胞享受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早在2016年12月14日,漳州在全省率先成立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務中心,整合漳州全市資源,構建綜合性、便捷式、立體化台胞台商服務網絡。
如今,漳州已提供涉台行政審批事項幫辦、導辦、代辦“一條龍”服務,實現台胞醫保服務窗口全覆蓋,提供台胞子女就學服務、台胞住房保障服務、涉台車駕服務。大到數額巨大的合同糾紛,小到就醫就學等生活細事,隻要是涉及台胞台商合理訴求,都是服務中心的分內事。
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是漳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漳州市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社會治理、對台對外、生態文明等領域推出了一批改革舉措。”漳州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中心促改革,協同高效促改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城市增勢賦能。”(記者 蘇益純 通訊員 朱志杰 薛敏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