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一體化推進、一盤棋統籌 讓社會治理“快”“優”“實”

今年年初,在廈門市集美區,陳某與周某因房屋拆遷起糾紛,雙方各執一詞,先是爭吵,然后差點動手。得知情況后,集美區司法局和街道、社區的調解員、網格員馬上介入,上門擺事實、講道理,聽取雙方訴求,最終雙方很快協商成功。
類似這樣被快速成功解決的百姓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如今在集美區已經成為常態。
“百年學村、嘉庚故裡”廈門市集美區一角。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作為“跨島發展”戰略的先行者,集美區成為廈門市島外第一個突破百萬人口的區。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既給經濟社會結構帶來了巨大變化,也給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
2021年年底,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集美區社治委)成立,發揮“一盤棋”統籌效用,將區級社會治理責任單位全數納入體系,打破部門壁壘,重塑指揮協同機制,打造黨委領導“一統攬”、高效指揮“一中心”、全科處置“一網格”、精細治理“一攬子方案”、協同運轉“一套機制”、高效響應“一支隊伍”和科技支撐“N+應用”的新型工作格局,確保社會治理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高標准、嚴要求、快落實。
今年以來,集美區把社會治理與深入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緊密集合起來,不僅讓社會治理這個“大管家”在“快”字當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還在“優”字為先、“實”字為要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提高效率 “快”字當頭
“沒有想到當天反映的問題當天就得到解決。這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集美區杏林街道居民黃先生對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連連稱贊。
集美區充分發揮網格員“信息員”作用,將矛盾糾紛化解融入“一網格”,延伸到社會治理的最前端,快速高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資料圖)。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原來,離黃先生家不遠的街道上有幾盞路燈壞了,影響居民夜間出行。黃先生打電話向當地市政部門反映后,當天路燈又重新亮起來了。
以前,像路燈壞了這類民生問題,往往由於權責不明,拖延了解決時間,給百姓帶來了困擾。
集美區社治委的成立則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
據悉,集美區社治委嚴格按照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要求,根據配套制定的4個職能組、15個專項組工作方案,以城市綜合管理、基礎建設、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防控、網絡安全防控、矛盾糾紛化解、交通領域等專項工作為重點突破,實行挂圖作戰。
集美區民警深入村居,上門開展反詐騙宣傳(資料圖)。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小到交通站牌、污水井蓋破損,大到無証掘路、公園管理問題,全都成為集美區社治委的管理職責。”集美區社治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集美區社治委的成立讓社會治理各項工作明晰責任,真正讓群眾急難愁盼有人聽、有人管、有人幫、有人解決,這也是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快落實”的保障。
提升效能 “優”字為先
落日余暉交映水光城影,海堤和長橋橫架飛跨,地鐵和動車沐光穿馳……這樣的美麗景象,便是位於集美學村地鐵站西南側海岸線、被稱為“十裡長堤”的網紅景點。
經過整治后,集美區網紅景點“十裡長堤”恢復美麗景致。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然而,4月初,“十裡長堤”出現環境臟亂、流動攤販聚集等亂象,成為輿論焦點。
主動發現,立行立改。一場整治行動隨之而至。
4月10日,集美區社治委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向相關部門下發《督辦通知單》。當天上午,集美街道、市政園林、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當天下午,開展聯合執法,勸離違停車輛、流動攤販、違規搭建帳篷人員﹔當天晚上,對不聽勸導人員加強執法力度,清退場內違停車輛150輛,勸離流動攤販80攤,拆除違規搭設帳篷120處。
經整治,現場環境迅速恢復有序,這還只是開始。為了防止舊態重演,集美區啟動“十裡長堤”城市休閑提升項目,增加移動公廁、大號垃圾桶,設置復古公交車造型的綜合服務區,為群眾提供交通指導、應急藥品等服務。
微風習習,海浪輕拍,綠蔭之下,天光雲影……今年“五一”假期,“十裡長堤”專項整治初見成效,許多市民游客不禁感嘆:短短時間,變化真大。
“十裡長堤”由亂到治、由治到美的背后,得益於集美區社治委發揮“大管家”角色,破除機制障礙,解決“九龍治水、而水不治”的問題﹔打造“多網共用”的綜合網格和“一崗多能”的基層綜合執法隊伍,使治理重心下沉,激活治理效能﹔以“項目化、清單化實施”替代“階段性、突擊性整治”,通過網格化、精細化、智慧化、社會化治理,實現常治長效的工作目標。
今年4月,集美區社治委發揮“大管家”角色,組織協調多部門對網紅景點“十裡長堤”進行集中整治(資料圖)。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要整治好這個網紅景點不容易,需要多個部門相互協調、配合。”集美區社治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集美區社治委打破部門壁壘,重塑指揮協同機制,構建“一盤棋”工作格局,確保了社會治理各項工作高標准、嚴要求實施。
提增效益 “實”字為要
今年4月,家住集美區誠毅中路附近的居民劉女士通過網上反映,經常在誠毅中路一帶看到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逆行,安全隱患大,希望相關部門管一管。
集美區開展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行動,為轄區群眾系好“安全帶”(資料圖)。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接到反映后,區級指揮中樞——集美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負責平台業務統一指揮調度,把任務轉交給交通領域專項組。交通領域專項組則部署交警大隊、城市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隊等單位立即行動。
像這樣“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自動化治理模式大大提增了集美區社會治理效益。
“集美區社治委的成立和運行也促進了‘集成化’社會治理。”集美區社治委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25日,《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方案》出台,明確分階段構建“一統攬”“一平台”“一中心”“一網格”“一攬子方案”“一套機制”“一支隊伍”和“N+應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百姓點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的自動化治理模式。
其中,“多平台合一”,即全面整合集美區公共安全管理指揮中心、公安分局情報指揮中心、公安分局反詐中心、110聯動指揮中心、網格化指揮中心、12345平台指揮中心和數字城管指揮中心、訴非聯動中心、12309檢察服務中心等平台,形成區級指揮中樞——集美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負責平台業務統一指揮調度。
“N+應用”則是在集美區數據匯聚、分析的基礎上,豐富完善黨建、綜治文明、城管等專業應用,進一步打破信息壁壘、打通信息渠道,形成有機結合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為提升轄區群眾法律意識,集美區司法局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資料圖)。集美區社治委供圖
如今,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社會治理現代化,集美區實現全區社會治理“一平台受理、一平台運轉、一平台處置、一平台服務、一平台反饋、一平台考核”,讓社會治理效益顯而易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