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科技創新引領之路  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劉寶琴
2022年08月13日08: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滲透融合。誰在科技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今年6月,福建省委書記尹力在《把科技創新作為福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一文中指出,“福建唯有大力實施科技興省戰略,依靠科技創新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才能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為強大的動力。”

福建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出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措施,持續優化全省創新創業創造環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方面,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

在高水平研發平台建設方面,首批4家省創新實驗室高效運轉,又啟動建設了生物制品、柔性電子2家省創新實驗室﹔

在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方面,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了8500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達1458家、入庫登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210家﹔

在雙創載體發展方面,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總數達194家,各類眾創空間500多家,省級星創天地157家……

尤其是在打造戰“疫”科技產品、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走出了一條科技自立自強的“福建探索”之路。

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福建省科技廳等部門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在創新創造創優上樹立“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的理念,強化績效管理,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效能的努力。

攻關戰“疫”“黑科技”產品  

淬煉“福建科技速度”

機器人“笨小寶”在福州支援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福建省科技廳供圖

照射5秒即可完成消殺,斬斷隱蔽在冷鏈物流中的新冠病毒﹔外觀憨厚的機器人可獨立進行移動測溫和口罩佩戴巡檢——今年,全國首套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機和智造機器人“笨小寶”亮相北京冬奧會,讓福建疫情防控“神器”在全國迅速打響知名度。

對所有指標菌在零下18攝氏度的去除率,在5秒內可達99.99%以上……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機的多種“神功能”為冷鏈物流以及大宗商品的消殺提供了一種便捷、快速、無害且省電的技術手段,目前已在福建省內多地冷鏈監管集中倉、郵政、高校、醫院、批發市場等重要場所進行推廣應用。

冷鏈物流新冠病毒傳播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去年初,福建省委書記尹力到省科技廳調研時提出,要研發用光源等物理方式消殺新冠病毒的設備。

隨后,省科技廳啟動科研應急攻關機制,各部門通力推進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裝備項目。省科技廳出台科研攻關相關意見,牽頭成立冷鏈消殺科研攻關組,協調衛健、工信、市場監管、疾控等多部門,推動完成實驗消殺評價、現場驗証、產品備案等關鍵環節,從研發到該消殺機投入使用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創造了“福建科技速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領域,除紫外光催化復合消殺機外,福建還研發了全國首套工業級電子束冷鏈病毒消殺設備、全球首個鼻噴新冠肺炎疫苗等科技產品。

在今年“三提三效”行動中,福建省科技廳用足機制優勢,做好服務科研“攻關”文章。

把服務下沉,把精力聚焦在難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福建省科技廳成立全省科研攻關專班,對標疫情防控一線需求,重點圍繞臨床診療技術、疫苗藥物、檢測產品、冷鏈消殺設備等開展科研攻關。一方面成立攻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充分運用現有的重點實驗室、醫學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台﹔另一方面強化項目資金支持和一線指導服務,科研攻關小組人員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圍繞一線防控的技術短板、弱項,梳理攻關方向,研發供需匹配的硬核產品。同時,加強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和科研成果宣傳推廣。

聚焦產業轉型、鄉村振興

打造科特派長效機制

科技特派員制度1999年發端於福建。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累計選認個人科技特派員6萬余人,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一二三產業全覆蓋。

“七葉一枝花育苗時間從兩年縮短到6個月,出苗率提高了12倍,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通過帶動農戶種植近1萬畝,南平光澤110戶農戶增收360多萬元。”福建省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蘇海蘭帶領企業和農民突破珍稀藥材七葉一枝花育苗和栽培等難題,不僅服務了三農,還讓這朵“瀕危之花”從幾近滅絕到形成新的產業,帶動一方發展。

福建在引導科特派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的同時,聚焦傳統產業轉型需求,不斷創新科特派制度,延伸科特派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層次、打造長效機制,開展全產業鏈創業和技術服務,為全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三明市將樂縣農科所科技特派員廖榮周(右一)在當地指導水稻育種。福建省科技廳供圖

圍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福建如何創新科特派機制來服務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

首先,不斷完善選人機制,精准對接。一是人員選認不拘一格,打破行業、地域、身份等限制,既選認本省人才又選認省外、境外人才﹔二是堅持市場導向,需求方和科特派人員實行“雙選”,並逐步形成“基層提出需求、市縣主動認領、省裡統籌安排”的“訂單式”對接機制﹔三是擴大工業領域科特派選認比例。

其次,拓寬領域,開展“跨界”服務。選認不同專業領域科特派組成團隊科特派和法人科特派,開展跨專業、跨領域、跨區域的全產業鏈產業技術服務﹔支持以“一縣一團”“一業一團”等方式組建科特派服務團,提高協同化程度,服務領域由原來的一產拓寬至二、三產,全力打造現代產業示范樣板。

再次,創新保障機制,最大限度發揮科特派作用。強化正向激勵、給予科特派充分的政策空間,通過“以獎代補”“后補助”“一事一議”等多種方式進行扶持。一方面,探索建立科特派與服務對象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另一方面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揭榜選認新機制,對“揭榜”的科特派按照合同金額一定比例給予補助,提升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效能。

科特派制度經過20多年的持續探索,已經成為產學研聯系的紐帶,成為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力量,這一制度也由地方實踐逐漸上升為“國家行動”。目前,福建制訂發布首個科特派地方標准《科技特派員服務規范》,正在申請國家標准﹔籌建全國骨干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發揮福建作為科特派制度策源地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發力創新、轉變職能 

構建高效有活力的科技新生態

據最新統計,福建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為66.38%,比上年提高了1.05個百分點,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和科技創新環境指數均居全國第9位。

福建高效活力的科技新生態,離不開省科技廳等部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轉變作風、深化改革、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效能的努力。

福建省科技廳效能工作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在推進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時,我們不僅在政策、資金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創新‘定向委托+快速立項+全流程管理’機制,及時啟動應急攻關定向項目,推動新冠疫情科研產品的審批、落地和推廣等。”

針對科特派機制,該負責人指出:“為了強化科特派等多方互動,我們建成啟用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服務雲平台,構建‘互聯網+’服務體系。”如此一來,促進了科特派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及時為產業技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該負責人還介紹,近幾年省科技廳還持續推出一系列機制體制改革,不斷優化創新創業創造環境。

——用人方面,堅持創新不問“出身”。破除“唯論文”,在全國率先出台首個省級“硬核”措施﹔建立“揭榜挂帥”和“賽馬”機制,誰能干就讓誰干。

——平台建設,破除傳統體制機制束縛,培育、布局一批公司制度省創新實驗室﹔探索研發平台建設新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等。

——強化績效管理,出台績效評價實施方案,建立單位自評價、主管部門評價、年度核查和綜合評價等相結合的績效評價長效機制。

深入開展“三提三效”行動,福建省科技廳突出“快”,堅持效率意識,突出“優”,堅持效能意識,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到主動靠前、主動服務,用心用情解決創新平台、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突出“實”,堅持效率意識,以實實在在的科技創新發展成效,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更強支撐。

“聚焦以‘效’提質,繪就高質量發展藍圖”系列報道

以“便利福建”建設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舞好“指揮棒”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再上新台階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