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振興發展,老區龍岩爭上游

2022年08月16日08:32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振興發展,老區龍岩爭上游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作為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岩市弘揚“干革命走前頭,抓生產爭上游”的老區蘇區優良傳統,堅持發展為民,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10年來,龍岩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台階,年均增長8.2%﹔人均GDP達到11.3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2%,高於經濟增速。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前兩名。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十分牽挂革命老區發展,在福建和中央工作期間先后20次來龍岩考察調研,多次對老區蘇區工作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我們一定要牢記囑托,帶著感情關心老區百姓生活,帶著情懷推動龍岩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振興發展,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龍岩市委書記余紅勝說。

  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走進上杭縣蛟洋工業園區,一批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讓人對這個山區縣刮目相看。

  “去年,園區產值410億元,稅收6.93億元,利潤15億元,三個數據均實現大幅增長。”蛟洋工業區管委會主任郭東亮介紹。

  今年3月,在科技部舉辦的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中,園區內企業德爾科技的參賽項目榮獲優勝獎。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企業,如今已掌握多項含氟電子材料核心技術,制氟能力及裝備水平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填補了國內半導體關鍵材料領域空白。

  園區內,一批像德爾科技這樣具備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快速成長,它們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形成新材料產業集群,形成環環相扣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得益於完整的產業鏈,今年上半年,蛟洋工業區新引進常青新能源三元前驅體研發生產及電池資源化利用二期項目等4個大項目。目前,蛟洋工業區入園企業53家,投產企業37家,規上企業26家。今年1—6月實現工業總產值264.68億元,同比增長44.29%﹔稅收7.06億元,同比增長118.58%。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岩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立市之本,大力培育發展“5+N”產業,形成了有色金屬、機械裝備、文旅康養、建筑業等千億級產業,擁有龍淨環保、龍工集團、龍馬環衛等一批龍頭企業,契合當地發展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漸成型。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閩西老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上杭、長汀等地為代表的閩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年產值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並培育形成了稀土新材料、鋰電新能源材料、含氟新材料等5條產業鏈,2021年產值400億元,預計“十四五”末可達1100億元左右。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龍岩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堅持高位推動,全面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龍岩率先在全國起草制定“一趟不用跑”政務服務省級地方標准,事項可網辦率99.91%﹔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一個環節、零成本、半天辦結﹔“拿地即開工”“交房即交証”等22項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43項創新舉措得到省級肯定或推廣,營商環境18個一級指標中7項列為全省標杆……去年省對市營商環境綜合考評,龍岩居全省第3位,首次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2018年以來,龍岩市新登記市場主體92.2萬戶,新登記企業6.2萬戶。

  生態環境有亮度

  日前,在中國林改第一村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財林臉上滿是笑意:“今年我們村又利用生態優勢,在林下增種了千畝紫靈芝,7月已經收獲第一批,群眾的收入又增加了。”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捷文村生態環境優美、百姓生活富裕。森林覆蓋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到84.2%﹔2021年,村集體收入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1600多元增加到28860元,其中林業收入佔46%。

  10年來,龍岩不斷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武平經驗”,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書寫新篇章。

  數十年接力奮斗,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美麗嬗變在閩西紅土地上演。目前,龍岩市完成林權流轉337.2萬畝,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1206家、經營面積130萬畝。各地形成以紫靈芝、鐵皮石斛等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創建3個國家林下經濟示范縣,2021年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055萬畝,產值242億元,惠及林農17.7萬戶﹔打造四大優勢特色盆花,2021年花卉苗木種植23.7萬畝,全產業鏈產值148.4億元,均居全省第三﹔授牌“森林人家”292戶,佔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龍岩常態化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全國全省前列,小流域劣Ⅴ類水質全面消除。全市水土流失率由7.4%降至5.93%,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為全球生態修復典型﹔森林覆蓋率由73.1%上升至79.28%,連續43年保持全省首位,入選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

  民生領域有溫度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為了讓老區人民早日擺脫貧困,龍岩在全省率先啟動精准扶貧。2016年,市委、市政府就將脫貧攻堅列為全市“三大戰役”之一和第一民生工程進行全面動員部署。隨即,一場以精准扶貧、靶向扶貧為關鍵和重點的脫貧攻堅戰役在閩西大地全面打響。當地大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五查五看”精准識別、“九措到戶”精准施策、“三位一體”精准發力等“組合拳”既快又准,大大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

  2020年,龍岩提前一年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11.0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1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38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多年來,龍岩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每年將公共財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領域,每年辦成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績單”:城鎮新增就業23.42萬人,登記失業率穩定在5.5%以下﹔推進教育強市、健康龍岩、長壽之鄉建設,新改擴建中小學校179所、公辦幼兒園196所,增加學位16.25萬個,7個縣(市、區)全部完成“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目標﹔實施醫療衛生項目108個,醫療床位數由13580張增加到20474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0張,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8歲﹔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7.8%和98.6%,低保對象、特殊困難人員、低收入家庭全部應保盡保……

  老區不老,風華正茂。在打造閩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區的征程中,龍岩正劈波斬浪勇毅前行。(記者 張杰 戴敏 通訊員 溫連光 林斯乾)

(責編:吳舟、陳楚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