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弟弟追憶潘東升:叫一聲“哥哥”,你再也聽不見……

2022年09月25日16:5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1年9月25日,時任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委員,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一級巡視員潘東升,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不幸因公犧牲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57歲,被中宣部追授為“時代楷模”,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       
  青山埋忠骨,最憶是故人。       
   一年后的今天,潘東升的弟弟潘東曦提筆憶思,用朴素的文字寫下他和哥哥之間的動情往事。這位“用生命詮釋忠誠的優秀公安局長”,是人民的公仆,同樣也是潘家的脊梁骨。       
  寄書長不達,唯有文相思。

秋意漸濃,三十六腳湖邊的風,有些薄涼。

四十多年前,哥哥和我在湖邊散步,語重心長地開導我這個遇到挫折的小弟。

四十多年后,故鄉的風依舊,湖裡的水更清了。但斯人已逝,我再無兄長。

他是我的哥哥,潘東升。

2021年9月25日12時35分,冰冷的搶救室裡慟愴著撕心裂肺的哭聲,哥哥終究沒能在我們最后一絲希望中出現奇跡,永遠地離開了愛他的家人和他愛的工作。

難捱的365天過去了,每每想起哥哥,我依然是難以平息痛失血肉至親的揪痛。秋風漸起,一幕幕往事隨夜幕漸深逐漸浮上心頭,百感交集。

長兄如父  “懂事”哥哥護我走好童年路

我們家世居平潭,人口多,耕地少,生活苦。父親被迫北上山林,到南平市順昌縣當伐木工,我們也隨他遷居閩北。父親寡言少語,忙著生計,鮮少有時間管我們兄弟姐妹四人。

那時候,伐木工們的孩子會一起嬉戲,我年紀小,經常被欺負,哥哥年長我3歲,總是緊緊把我護在身后。

多少個漆黑的夜裡,同樣年幼的哥哥姐姐帶著我一起去給被打成“右派”挨批斗的爸爸送飯。山路崎嶇,夜黑風高,哥哥拉著我顫抖的手,告訴我:“不要怕,有哥哥姐姐在。”三姐弟在手電筒微弱的光照下,施施而行。

還有一個“狼狽”的經歷,令我終身難忘。一個寒冷的冬夜,幾個孩子圍著火盆玩耍,為了保護貪玩差點跌倒的我,哥哥扑身一把拉住了我,自己卻坐進火盆,屁股燒了一大塊。

……

我的童年回憶,是哥哥填充的,是難以抹滅的。小小年紀的他,承擔起父親的部分責任,田裡務農、塘邊挖草、做飯做菜、洗晒衣物,他毫不猶豫地給母親搭把手﹔上山摘果,下河摸蝦,冬打雪仗,夏游小溪,他用自己的方式呵護我這個小弟,詮釋“長兄如父”。

我們一家六口在閩北山區過著朴實悠然的生活,直到我8歲那年,11歲的哥哥突然和我們分開了。

不是因為別的,隻因為家裡困難,父母決定把哥哥送回平潭湖東村,到爺爺奶奶身邊讀書。我們一家人在老家待了一天后,父母就偷偷帶著姐姐、我和妹妹離開。哥哥這才意識到自己被“丟”在老家,從后門哭著狂追我們,被爺爺緊緊拉住。就這樣,我和哥哥分開了,一分就是六年光景。

我在懵懂的年紀對哥哥最深的印象,就是離別哭泣那一幕。后來才知,那些年,遠在平潭鄉下的哥哥因為想念我們,常常躲在被子裡傷心流淚,卻也舍不得讓爺爺奶奶看到難過。那是才11歲的哥哥,多少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抱裡嬌慣著啊。

窘境逆襲 “學霸”哥哥教我走好求學路

分開的那幾年,關於哥哥的點點滴滴,我都是從他給爸媽寫的信裡知曉的。平潭老家的生活條件比閩北更艱苦,哥哥每天早晨天沒亮就要起床燒水做飯,給身體不好的爺爺奶奶盛好飯再去上學。農忙季節,他成了主要勞動力,耙草、挑水、耕地﹔閑暇之余,他還要走好幾裡路,給家裡添置生活日用品。一定程度上來說,他是替父母盡照顧爺爺奶奶的義務。

吃苦、懂事、勤奮……這是父母經常在我們面前對哥哥的夸贊。哥哥牢記父母說的“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在繁重的農活之余努力汲取知識的力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爭氣地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平潭縣第一中學。

潘東升大學和高中的畢業照。

潘東升大學和高中的畢業照。潘東曦供圖

這段分離的時光,我們隻能“見字如面”,我特別好奇哥哥變成什麼樣了。

終於在他上高一時,我們全家回到了平潭,我見到了那個朝思暮想卻又陌生的面孔。

我不解地問:“哥哥,你怎麼瘦瘦小小的?”

“是啊,哥哥就這麼高。”他有些尷尬地笑了。

殊不知,平潭老家主要以地瓜稀飯果腹,哥哥長期營養不良,身材瘦小。但這樣弱小的身子,卻在漏雨的老屋裡,借著微弱的煤油燈發憤圖強,斑駁的舊牆上,貼滿了哥哥的各式獎狀。

“隻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現狀。”“現在吃的苦都不算什麼,堅定好自己的目標,一直往前走就行。”我回到平潭念書后,哥哥時常跟我說,要正確對待苦難的生活,直面求學的艱辛。

哥哥說,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隻要還有明天,今天就永遠是起跑線。

潘東升生前工作照。

潘東升生前工作照。潘東曦供圖

春風化雨  “暖心”哥哥領我筑起成才路

兩年后,哥哥考入福州大學,我們兄弟倆又開始了書信往來的日子。

上世紀80年代,喇叭褲、收音機風靡大陸。他在書信中告訴我:“我看到別人用生活費去追潮流,我並不認可。我覺得想要豐富自己,就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涵養,外在的東西不是太重要。”

潘東升生前使用的公文包。

潘東升生前使用的公文包。潘東曦供圖

這麼多年,他一直如此,直到生命最后階段,都不舍得為自己買一個好的公文包,塞著家人照片的錢包也早已被磨得掉了皮。他愛書,勤工儉學賺來的生活費大多買了書。

哥哥說,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在哥哥的鼓勵下,我也好好讀書,全身心備戰高考,順利考入揚州大學。本來哥哥打算送我去學校,結果有任務沒能送成。這一點,至今都是我們兄弟倆的遺憾。

很多時候,哥哥是我的精神支柱。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因水土不服,我生了一場大病,一度還產生了輟學的念頭。已在福建省公安廳工作的哥哥看到我的來信后十分著急。他立刻回信鼓勵我:“生命的過程,感受的不只是鳥語花香,清風送暖。當陰霾與風雨來襲時,要敢於接受而不是畏縮逃避。”

之后,他一連寫了好幾封信給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我的負面情緒煙消雲散。

那年寒假,哥哥專門帶我去平潭體育場談心,圍著操場走了一圈又一圈,講了很多人生淺顯易懂的道理。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哥倆在三十六腳湖邊的那一幕……

以身作則  “敬業”哥哥帶我走好人生路

哥哥以每周一封信的頻率,讓“潘氏家書”填補了我大學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哥哥每個月還從他不足80元的工資裡寄給我20元當生活費,大學四年從未間斷。

如果書信沒有按時寄來,我就知道他一定出狀況了。有一次,半個多月沒收到哥哥的來信,我一連寫了好幾封信都石沉大海,我慌了。又過了半個月,失聯了一個月的哥哥終於來信了,他說他因為胃病發作住院了,剛出院沒多久又奔赴新的工作崗位……我知道,哥哥熱愛他的公安工作,他要用他之所學,為“智慧公安”添磚加瓦。

哥哥很少跟我說他的工作,但我能從他來信的字裡行間感受到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廢寢忘食、事必躬親。

1988年,我大學畢業了。那年夏天特別熱,哥哥晒得黑黢黢的,看著讓人心疼。領到工資的第一個月,我用全部工資買了一輛自行車給哥哥。他特別高興,逢人就說“這是我弟弟給我買的”。

潘東升生前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手書永葆對黨的無限忠誠。

潘東升生前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手書永葆對黨的無限忠誠。潘東曦供圖

在工作上,他特別告誡我:“作為一名國家干部,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著對黨、對國家的忠誠,在工作中要吃苦耐勞,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在感情上,他語重心長道:“家不是隻講道理的地方,而是講感情、多交流的港灣。男人要頂天立地,去干事業,不是在家裡跟老婆斤斤計較,要多站在老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生活上,哥哥對父母非常孝順。2008年,母親不幸病重,他的工作非常忙,可在那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城南城北、風雨無阻地來回跑,直至母親去世。和母親的最后一別,一向堅強的他再也無法強忍如刀絞的悲痛,像個無助的孩子般嚎啕大哭。

之后,哥哥讓父親把老房子賣了,和嫂子商議將全部售房款都給了我,在他那個小區裡安家,方便一起照顧父親。

哥哥教會我如何當兒子、如何當丈夫、如何當公仆。對待父母,他百善孝先﹔對待家庭,他疼妻愛兒﹔對待工作,他殫精竭慮。

哥哥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潘東升生前接受人民網專訪。(資料圖)王銑攝

潘東升生前接受人民網專訪。(資料圖)王銑攝

從1984年到2021年,整整37年,哥哥干一行愛一行,從未離開過公安系統。“業務求精、作風優良、奮斗一線……”他的很多同事都這樣評價他。我們心疼他,他總說:“沒事的,干完這段就休息。”

然而,長期的高負荷工作,哥哥倒在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上。

往事縈繞,拂曉漸至。

這麼快,天就亮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回憶起我和哥哥的往事,既心酸又幸福,忍不住淚如雨下,一時無措。

很想再寫封信,叫一聲“哥哥”,舉筆之間,知道你再也無法應答!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多幸運我有個我們……”

2022年春晚歌曲《這世界那麼多人》,我的好哥哥,你聽過嗎?

“暖光中醒來好多話要講,世界那麼多人,可是他不聲不響…………”

多想再叫你一聲“哥哥”啊!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