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切實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
精准推送崗位 服務貼心到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①)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
為重點群體推薦崗位、廣泛開展就業培訓、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為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各地出台相關政策,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本版今起推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高校畢業生——
人社專員推薦崗位
培訓見習增強本領
稚嫩的臉龐,身著藍色工裝,胡杰剛出差回來,就迫不及待和同事們討論新產品的情況。雖然入職時間並不長,但胡杰已經成長為公司的業務骨干。
剛大學畢業時,胡杰一直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那段時間很焦慮,不知道未來怎麼辦。”胡杰皺起眉頭。
改變來自一場線上直播。這次直播,是重慶市潼南區人社局邀請各大企業開展的“帶崗直播”——薪酬、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直播間裡分外熱鬧,眾多崗位都和胡杰的專業相契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胡杰點擊聊天框,聯系了直播裡的人社專員。
人社專員為胡杰介紹了潼南的經濟發展情況,並且邀請他來實地體驗。第二天,胡杰就趕到了潼南區人社局。“沒想到,專員看了我的簡歷后,直接推薦了3家公司。”幾天時間裡,人社專員陪著胡杰參觀了這3家公司。
“我們為來潼南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薦和技能培訓,為企業和人才對接搭建平台。”潼南區就業和人才中心副主任陳龍告訴記者。
如今,胡杰已經入職重慶凌峰橡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現在,他還會接到潼南區人社局的回訪電話,“打算參加人社局開辦的免費就業培訓,增強技術能力。”胡杰的眼裡滿是希望。
為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重慶市潼南區人社局成立了“人力社保貼心服務專員”隊伍,對接區內163家重點企業,精准收集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實時了解企業人力資源需求,促進高校畢業生和企業崗位充分對接。“我們做到兩端需求全掌握,數據推送保精准,助力高校畢業生快就業、就好業。”潼南區人社局局長戴紅麗說。
和胡杰一樣,賴鑫艷也在人社局的幫助下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今年2月,通過區人社局平台,賴鑫艷來到潼南區皇冠幼兒園開展就業見習。“表現很優秀,她一畢業,我們就簽了合同。”園長李影萍告訴記者。為了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今年以來,潼南區開發了17個就業見習基地,推送高校畢業生88人,發放見習補貼113人,共計99.01萬元。
潼南區助力高校畢業生成功就業,是重慶市多措並舉解決就業的縮影。今年以來,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系列專場招聘會,實施啟動“萬名青年見習募集計劃”。同時,重慶市加大急需緊缺職業新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通過電子社保卡發放職業培訓券。積極開展職業體驗活動,為未就業畢業生提供觀摩交流、跟崗學習機會。推進“渝創渝新”大學生創業啟航計劃,並提供資源對接、平台搭建、孵化基地入駐等服務。
農民工——
企業開展定向招聘
收入穩定保障全面
將電池板挨個錄入、裝箱、封上膠布、貼齊標簽,馬孝虎全程專注。下午3點,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一間電池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在機器轉動聲中忙碌地工作。
車間內,長長的生產線囊括了電池從預加工到打包完成的全部工序,30多個工人坐成一排。馬孝虎是這條生產線上的最后一環,從他手上打包封裝后的一箱箱手機電池,將經過運輸,送往一個個客戶手中。
動作麻利、有條不紊,完成一箱電池的打包,馬孝虎隻需要不到3分鐘。而半年前,馬孝虎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硝口村的家中,為找工作發愁。
馬孝虎今年25歲,干過銷售,在燒烤店當過學徒,在商場裝過空調……“有啥干啥,可一直不穩定。”馬孝虎說,“家裡條件也不好,有幾畝地,種玉米、土豆,收入隻能勉強糊口。”
今年春節,馬孝虎在發愁沒工作時,看到村委會在村微信群裡發的一條招聘公告:福建福州的企業定向招聘員工,包吃住,活兒不累,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五險一金齊全,干滿半年還有7500元的補助。
馬孝虎心動了,和同村幾個小伙子一商量,一起報了名。正月十五剛過,馬孝虎等人就背上行李出發了。坐上福州派出的東西部勞務協作免費專機,再換上公司派來接機的大巴,全程點對點輸送。
把行李放進寬敞整潔的宿舍,在公司專門的清真餐廳吃完第一餐,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后,馬孝虎來到車間報到。帶教師傅將工人一個個領走,開展崗前培訓。有師傅手把手教,馬孝虎也學得飛快,不出3天已能獨立跟上生產線節奏。
近年來,福州市持續開展東西部勞務協作,今年以來還通過“好年華 聚福州”系列招聘行動,打造村級就業服務驛站,加快零工市場建設,建設東西部勞務協作基地等措施,多措並舉幫扶農民工就業。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省外農民工返崗難,福州市人社局開通“點對點”包機、包列、包車接送省外務工人員回榕。3年來,福州市已累計輸送4.2萬人次返崗,實現“出家門、進廠門”。2022年,福州累計幫助3萬名農民工就業,新增引進外來務工人員近2萬名。
困難群眾——
公益崗位托底安置
不出遠門就近就業
艷陽高照,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戶鎮神堂村,房前屋后堆滿了黃澄澄的玉米。“趁著好天氣晒干,再過兩天,收購商就到村裡來啦。”李福來蹲下身來,一邊幫著村民翻晒玉米,一邊叮囑道:“院裡院外防火與田裡禁燒秸稈同樣重要,一定要小心!”
今年4月,53歲的李福來在家門口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民生服務協理員。雖然腿有殘疾,但半年多來,他走遍村裡角角落落,對家家戶戶的大事小情都了如指掌。
“腿上落了病,沒能力到外地打工,靠幾畝田過日子,地裡出地裡進,日子過得緊巴。”說起過去,李福來連連嘆氣。
今年年初,村黨支部書記李春光在大喇叭裡喊起了話:“區裡開發公益崗,托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咱村裡可以安置5人,有意向的即日可以報名!”
原來,為托底安置就業困難群體,今年,東營區推動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以黨建為引領,277個村(社區)黨組織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就業困難人員底數、就業意願、勞動能力等情況,針對他們的意願,建立台賬,量身開發出民生服務協理員、呂劇文化傳承員、沿黃生態促進員等五大類83種城鄉公益崗位。
“啥叫公益崗?我能不能干得了?”鎮工作人員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講了1個多小時,李福來聽懂了:“公益崗是一份‘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的工作。鎮裡已在春節前夕完成了就業困難群眾的情況摸底,我的名字已經入了信息庫。”經過了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村裡公示等環節,李福來有了新工作。如今,在東營區,已有1689名和李福來一樣的就業困難人員,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為了讓公益崗位發揮最大的幫扶效能,東營區實施崗前培訓行動。李福來與全鎮首批90名公益崗人員一起坐到了六戶鎮崗前培訓班裡。“看,這些都是培訓時記的。”李福來從家裡的抽屜中翻出一個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筆記,“培訓很全面,從日常工作流程到職責落實要求,從崗位紀律執行到村居消防等知識,我學到不少東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山東省東營市副市長、東營區委書記苟宏水說,東營區將實施城鄉公益崗擴容提質行動,拓展培訓鏈條,推動崗位幫扶與技能幫扶相結合,讓困難群眾端穩就業飯碗。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31日 第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