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持續優化“患者不動醫生動”救治策略 延長卒中患者救治時間窗
前不久,35歲的林先生在海滄上班時突然倒地,被就近送到醫院搶救,檢查發現大腦中動脈閉塞,診斷為腦卒中,需要盡快介入手術取栓治療。主管醫生立即聯系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啟動“患者不動醫生動”的廈門卒中急救模式緊急施救。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介入團隊成員趕赴海滄,成功幫助患者開通腦血管。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星宇(右)團隊實施介入手術。石青青攝
作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廈門市腦卒中質控中心,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牽頭在全市成立介入取栓聯盟。聯盟的目的是建立適合廈門特點卒中急診救治模式,讓廈門市危重卒中患者得到及時救治。該科還以臨床為基礎強化科研開展多模式影像指導取栓研究,將救治時間窗延長至72小時,為諸多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贏得生的希望。
據了解,11月20日,在廈門市醫院協會主辦的2022年廈門市醫院協會年會上,會上公布了第二屆“年度醫療十大創新技術”獎,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蟬聯全市入選項目最多的醫院。該院神經內科的創新技術連續兩年入選廈門“年度十大創新技術”。
發病危急 越早治療恢復越好
腦卒中,俗稱“中風”,80%為缺血性卒中,20%為出血性卒中。對於缺血性卒中,需及時疏通堵塞的血管﹔對於出血性卒中,則以止血為主。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加強腦卒中預防,規范及時治療腦卒中,減少殘疾發生。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聯合實施加強腦卒中防治工作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要求到2022年,設立卒中中心的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及相關的專科醫院常規開展靜脈溶栓和取栓技術。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星宇表示,卒中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殘,卒中救治有很強的時間依賴性,越早期治療恢復得越好。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廈門市腦卒中質控中心組長單位,在市衛健委指導下,對全市醫療機構腦卒中治療質量進行控制,推動全市腦卒中治療規范化、標准化、流程化,同時帶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為主、加強宣教、早期干預,降低腦卒中發病率,提高腦卒中救治效果。
成立聯盟 “患者不動醫生動”
血栓堵塞腦血管,引發缺血性腦卒中。介入取栓是溶栓治療后開通腦血管的有效補充手段。然而,培養一個成熟的神經介入醫生周期很長,一般要10年。
為了推動本地區腦卒中救治水平共同提升,讓更多腦卒中患者及時就近得到救治,去年年底,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牽頭成立了廈門市介入取栓聯盟,打造1小時互助圈,創新性地提出“患者不動醫生動”的救治策略。聯盟專家組由各大醫院神經介入醫生組成,高效配置醫師資源。
流程智能 實現“書同文車同軌”
靜脈溶栓是缺血性腦卒中救治的重要方法。按照國際標准要求,腦卒中患者從入院到輸注溶栓藥物,要在60分鐘內完成。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這個時間已縮短至45分鐘內。這一變化得益於流程改進。
據了解,該院在全市率先打通院前急救、院內綠色通道、院外隨訪的一體化信息建設,把相互割裂、分散的信息、數據統一起來,實現“書同文、車同軌“。
陳星宇透露,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正在幾個社區試點,推廣相關智能設備,希望能將腦卒中患者管理延伸至社區,建立“救-醫-康-防”“醫院+社區+個人”的一體化閉環就醫模式。“目前我們正在做軟件升級,爭取將醫院建檔的數據庫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網,並向全市推廣。”陳星宇表示,“這樣一來,醫院之間,專科醫生和社區醫生之間、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高效,有助於對廈門市腦卒中患者進行更精細化的整體治療,為政府的醫療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實現減少發病率、延長健康壽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