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南平檢察:千古文化留遺韻  “以檢護遺”譜新篇

2022年12月06日09:27 |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南平作為福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原文化入閩的主要通道,特定的文化和地理“土壤”,孕育了史傳久遠、資源豐富、形態多樣的文化遺產以及珍貴的文物古跡。

身處南平,檢察機關如何發揮檢察職能,以司法力量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讓千古文化在新時代再展芳華?南平市檢察機關積極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和該領域的刑事犯罪案件,推進傳統文化保護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讓文物和文化遺產既“留”得住,更“活”起來。

檢察之力守護文化根脈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千多年前,建盞帶著“瓷壇明珠”的美譽在南平建陽誕生,如今,這裡的師傅們通過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讓建盞文化穿越千年歷史“破土而出”,再煥光彩。

伴隨著建陽建盞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建盞文化產業悄然興起,當地一些農民受經濟利益驅使鋌而走險,以山田耕作之名打起了建盞遺址文物的主意。

近年來,建陽區檢察院能動履職依法打擊盜掘古文化遺址犯罪,共辦理盜掘古文化遺址案件11件,起訴30人,以檢察之力守護建盞遺址文物。

“經過千年歲月的更迭,這裡的山和田之下還有許多我們未曾揭開的歷史,保護好當地的文物和文化遺產,是我們的應盡之責。”建陽區檢察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保護建盞遺址文物對於建盞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建盞在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后,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假冒注冊商品商標產品、冒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象層出不窮。

如何發揮檢察職能助力非遺保護傳承,成為檢察機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據悉,該院通過強化訴訟監督,督促相關單位移送一起涉案犯罪線索,查扣了假冒注冊商標的建盞865個,涉案金額33.1萬元。該案的成功辦理對於推進建盞行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起到了教育示范意義。

“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這次案件的辦理也為民眾敲響警鐘。”建陽區文化館副館長、建盞協會秘書長黃輝耀說。

公益訴訟筑起文物“保護牆”

“歷史文物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違章搭建一日不拆除,對歷史文物就會多一分傷害。”去年3月,建甌市檢察院在走訪調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威武門”周邊“臟亂差”的現象時,對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相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職,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如今,“威武門”上的違章搭蓋已全部整改,昔日的“威武”之貌再次屹立於群眾面前。

“在建甌工作生活成長,古城是建甌千年歷史的見証,檢察機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代表,通過督促政府部門履職凝聚文物保護共識,使保護文物進入到一個新的法治階段。不隻保護了一座古跡,更是留住了咱們建甌人的文化根脈,留住了一種鄉愁一份寄托。我為檢察機關的工作點贊。”回訪過程中,市民對“威武門”保護工作這樣評價。

與此同時,同樣作為建甌古城文物重要組成部分的古籍,因其公益訴訟線索來源渠道過窄等問題,保護過程困難重重。

“在收到政協提供的古籍破損嚴重、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情況,相關職責部門怠於履職的線索后,我院及時立案調查,啟動公益訴訟,針對調查的問題向相關部門發出了檢察建議。同時,做好檢察建議的‘后半篇文章’,對於被建議單位在落實保護古籍整改中存在的問題,共商對策,不斷完善整改措施,及時將結果告知政協跟蹤督促,進一步健全了古籍保護的長效機制。”建甌市檢察院承辦檢察官說。

古籍既是古人思想的寶藏、先賢智慧的結晶,也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同胞的集體記憶。該院依法能動履行公益訴訟職能,建立公益志願者線索舉報機制,凝聚文物古跡保護和文化傳承合力,讓檢察建議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匯聚合力留住千年古韻

“檢察機關開展保護茶鹽古道公益訴訟,是服務縣委政府做精茶產業中心工作具體舉措,對推進茶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今年4月份,政和縣檢察院召開保護茶鹽古道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參會人員充分肯定了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

據了解,茶鹽古道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貿易通道,鐫刻著文明發展的印記,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政和縣納入文保單位的茶鹽古道共有五條,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亭屋頂被水泥澆筑,地面被水泥硬化,與歷史風貌不符。”檢察人員在此前走訪調查茶鹽古道時如此描述。

為了能夠找准茶鹽古道保護的切入點,該院承辦檢察官通過走訪專業人士,重點了解古道分布及當前存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走訪了縣文物保護中心,調取、查閱了納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道資料,查找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做足會議前期准備。

“圓桌會議推動了多部門理清職責、共同履職的意識,形成古道保護的合力,同時我們還提出要提高村民茶鹽古道保護意識,加強古道的生態保護,加大文物保護申報力度,注重開發利用,發掘古道上的茶文化故事,才能讓古道煥發‘新姿’。”承辦檢察官表示。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南平市檢察機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定扛起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為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檢察力量。(熊斌 陳浩 劉勛)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