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

肖文濤
2022年12月06日14:35 |
小字號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行專章論述,這在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是第一次,彰顯了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而且在黨代會歷次報告中,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也表明要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充分發揮新安全格局的保障作用。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的,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基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對我國未來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無疑需要高水平的國內外安全環境與之相配套。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后,2021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明確指出新形勢下維護國家安全,必須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這反映出新安全格局對新發展格局的緊密呼應。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戰略思想。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同時,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凡此種種,必然給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巨大挑戰和壓力。所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完善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需要從四個方面同時發力:

一是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堅決把黨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強化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點領域安全保障體系和重要專項協調指揮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完善國家安全力量布局,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二是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強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權益,維護海洋權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要抓住公共安全治理這個關鍵點,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四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要從加強矛盾風險防范化解、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等方面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層基礎。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二級教授)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