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中國式現代化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陳書平
2022年12月06日14:52 |
小字號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並強調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確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構成了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重大歷史任務。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確道路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史進程中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庄大道。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歷史實踐証明,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一百一十四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百分之十八點五,提高七點二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三萬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萬一千元。基於這一歷史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成功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九百六十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拓展了人類現代化的內涵,為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的重要特征。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孕育、形成和發展中,始終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其一條價值主線。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多次強調共同富裕的問題,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指出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所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發展,是以“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的現代化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在2035年所要實現的總體目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描繪了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三、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

從內生動力看,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和智慧來創造。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內卷”、“躺平”。

從制度維度看,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要完善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不但要持續做大蛋糕,而且要做好、做優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構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要強調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靠偏門致富不能提倡,違法違規的要依法處理。

從思維方法看,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堅持系統思維。我們應當要充分認識共同富裕實現過程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善於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又要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統籌兼顧利害關系,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與政治學教研部講師、博士)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