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三部門聯合印發工程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人民網廈門1月14日電 “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施工作業單位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演練”……近日,廈門市建設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政園林局聯合印發《廈門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以加強該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規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行為。
據悉,《辦法》將於2023年2月5日起施行,主要內容有七個部分,包括總則、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安全教育培訓、作業審批管理、作業安全管理、應急救援管理以及附則。
其中,《辦法》明確各主管部門應按照“三管三必須”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的要求,加強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監督檢查,並明確屬地政府負責所轄區域內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區管工程、小散工程、零星作業的安全監管。
在“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方面,《辦法》要求突出建設(代建)單位、運營維護單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首要責任,負責督促勘查設計、監理、施工作業單位履行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以及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救援等相關職責。
在“安全教育培訓”方面,《辦法》明確,實施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作業單位,每年應對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涉及特種作業的,作業人員應持証上崗。
在“作業安全管理”方面,《辦法》要求各施工作業單位應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現場管理等規章制度﹔要求有限空間應進行風險辨識、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相關工作﹔要求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強調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嚴禁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要求施工作業單位應配備應急裝備和器材,安排專人現場監護管理等。
此外,《辦法》在“應急救援管理”方面規定,施工作業單位應制定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演練,施工作業監護人員應與作業人員加強信息溝通、全程持續監護等,並要求當有限空間作業發生險情時,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救援器材,明確緊急撤離信號、方式和途徑,嚴禁盲目施救。
“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廈門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三部門聯合出台《辦法》,旨在切實解決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人員存在的安全意識不強、崗前安全教育不夠、作業流程不規范等問題,有助於規范全市建設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行為,進一步擰緊安全生產鏈條,有效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余乃鎏 陳胤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