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直面新冠就診高峰
危重症救治分秒必爭 守護生命全“心”擔當
近期廈心急診科救治了大量新冠陽性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患者。
心臟大血管外科為3.6kg的嬰幼兒實施先天性心臟病手術。
統計數據表明,在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病例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佔比達20%以上,其死亡率高於糖尿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等,位居榜首。近期隨著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擴大,許多心血管病患者也受到感染。記者從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了解到,雖然擇期手術明顯減少,但是急診手術明顯增加,每天都要完成20-40台的急危重症患者手術,他們中絕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合並重症肺炎,不緊急手術很難挺過去。醫護人員克服減員影響,加班加點,甚至帶病堅守,全力保障心血管病患者安全。
堅守急診一線 確保急救通道高效運轉
醫院裡,急診科是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陣地。廈心急診科主任王斌介紹,平時廈門周邊地區轉至廈心的心血管病疑難危重復雜疾病患者很多,近期外地轉診過來的相對少了一些,但本地的許多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被送到廈心。“最近我們的急診量翻了三四倍,心梗、心衰患者多,90%的患者有病毒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大部分是新冠病毒感染7-10天后合並了肺炎。病人急劇增多,病情重且復雜。”
隨著醫護人員紛紛“中招”,廈心和其他醫院一樣遭遇了另一大挑戰——人手緊缺。王斌告訴記者,元旦前是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急診科一半以上醫務人員都陽了,不少醫生護士燒退了一點就趕緊返回工作崗位,帶病工作,加班加點,堅守臨床一線。同時,醫院在人力、物資等各方面全力支援急診科,確保急救通道通暢並高效運轉。
前不久,急診科收治了一位60多歲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臟收縮功能不好,隻有正常人的一半,心臟泵血力量很弱,送到醫院時喘得厲害,已發生心衰,猝死風險很高,若不手術治療,隨時可能喪命。廈心王焱院長和王斌主任連夜為其實施微創主動脈瓣置換(TAVI)手術,心內科、心外科、麻醉科、超聲科等多個學科密切合作保駕護航。考慮到該患者病情特殊,手術團隊沒有採取慣常的股動脈入路,而改為從頸動脈插入導管,這樣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難度,很考驗醫生的手術技巧。經過1個多小時協同作戰,醫生成功為患者的主動脈瓣換上了人工瓣膜。術后,患者康復很順利,各種症狀明顯改善。
急性心梗等心血管急症救治必須爭分奪秒,正所謂“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近期,有些患者因為種種顧慮,未能及時就醫,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前不久,有一位有冠心病病史的老年患者胸悶難受,聽說最近很多人陽了,就拖著不願去醫院,直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前往廈心,結果在門診等候就診時突然倒地發病,所幸及時搶救才挽回一命。醫生提醒,出現無法緩解的胸悶胸痛,要及時就醫,不可心存僥幸,否則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重症患者增多 帶病上崗保障重症救治
冠心病重症監護室(CCU)是廈心急危重症救治的主戰場之一。“從去年12月中下旬開始,CCU病人量猛增,而且重症比例高。以前通常情況下CCU患者數量20人左右,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的一般3-5人,這陣子每日住院患者數量增至30人左右,持續滿床狀態,最高峰時病房裡有一半的患者氣管插管,患者整體病情危重、變化快,幾乎每天都有搶救。”廈心冠心病重症監護室副主任孟凡琦表示,這些病人基本上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80歲以上的患者約佔一半,大多合並基礎心血管疾病,除了冠心病,還包括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等,很多高齡老人還存在基礎肺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在這些基礎上,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極易進展為重症,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有的患者在感染期間合並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就更加危險了。
CCU很多醫護人員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為了保障足夠的人力,他們當中很多人退燒后症狀稍有改善就返回了工作崗位,投入到危重患者的救治中來。“好幾位醫生返崗后直接值24小時班。以前護士三班倒,最近都成了兩班倒。”孟凡琦說,有一天晚上接連搶救3位患者,有的護士累得坐倒在地,“CCU同時還承擔了介入術后留觀的任務,近期接受介入手術的患者大多病情復雜危重,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大家精神高度緊張,任勞任怨,都想為患者多做點事情。”
孟凡琦有個患者,今年78歲,患冠心病多年,有慢性心衰。前幾天,病人聯系上孟凡琦,說是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咳嗽得厲害,呼吸有些急促,沒有在家自測氧飽和度。考慮到該病人的基礎疾病和目前的症狀,孟凡琦建議他早點到醫院就診。可是,老人家又拖了2天,實在撐不住了才到醫院。一拍片,肺全白了,炎症指標非常高,當天下午就氣管插管了,病情很棘手。“如果早兩三天到醫院,也許情況會不一樣。”孟凡琦說,很多患者是感染新冠病毒5-7天后咳嗽、咳痰一直不能好轉,伴有呼吸困難,到醫院查出白肺。她建議,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持續發燒,或咳嗽、咳痰不能好轉,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要及時到醫院診治,避免進展成重症。
緊急手術 為陽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拆彈”
從去年12月份開始,廈心心臟大血管外科逐漸控制擇期手術,以空出病房收治新冠患者,同時保障急診手術患者需求。近一個月來,該科開展急診手術60余台,以急性主動脈夾層手術居多,此外還有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等急診手術,手術患者預后良好。
心臟大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ICU)副主任王菊香介紹,急性主動脈夾層病情凶險,尤其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需要緊急手術治療,隨著手術時間推遲,患者的死亡風險以小時為單位遞增。廈心心臟大血管外科是閩西南大血管治療中心,已建立起成熟的“拆彈專家”團隊,去年共完成手術量2600余台,包括急性主動脈夾層手術357台,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172台,手術生存率96%以上,已達到國際頂級團隊的治療水平。去年底,廈心提前對新冠陽性患者的急診手術和救治流程進行梳理,心臟大血管外科攜手急診科、手術室、麻醉科、體外循環科和重症醫學科、影像科等多次開展演練,不斷優化流程和救治方案。
去年12月22日,心臟大血管外科接診到一位新冠陽性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這是一位34歲的男性,在其他醫院確診后轉至廈心,如不立即手術,隨時有夾層破裂死亡的可能。當天傍晚,吳錫階副院長主刀,彭華和陳雙坤醫生同台手術,經過7個多小時的奮戰,於次日2:00結束手術,患者平安返回ICU,術后第二天成功脫離呼吸機,在ICU治療5天后轉到普通病房,1月8日順利出院。
除了主動脈夾層手術,近期該科還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高危肺動脈栓塞患者進行肺動脈取栓和ECMO支持治療,對3.6kg的嬰幼兒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治手術,為心臟腫瘤患者進行急診手術等。此外,該科還積極參與救治新冠感染患者,成功為80歲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俯臥位治療,患者的氧飽和度從不足90%提升到近100%,免受插管之苦。科室醫生護士頂著發燒頭痛堅持在崗,完成繁重的重症患者搶救工作,有的醫護人員連軸值班24小時,堅持了4天4夜。
文/楚燕 劉雲芳
圖/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