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條價值6000億元的產業鏈,掀起福建上市公司並購潮

陳藍燕 實習生張婉卿
2023年02月18日12: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鋰礦一響,黃金萬兩”,這是資本市場對鋰資源的定價。鋰資源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一點風吹草動就是大新聞。

日前,來自福建的上市公司雪人股份被傳出有意逐夢鋰電圈,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公司迅速澄清,並未涉足鋰電項目。

實際上,因頻頻跨界或加碼鋰資源,福建上市公司早已備受矚目。比如,新年伊始,為了布局鋰電產業上游,寧德時代以64億元的重整價格將斯諾威礦業收入囊中,一時間震驚市場。

正是得益於寧德時代等上市龍頭帶動,福建鋰電產業加速崛起。2021年,福建鋰電池產能達172.4GWh,居全國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工信部此前公布數據,2021年我國鋰電全行業總產值剛剛突破6000億元。

福建在鋰電產業上的“野心”並不小:爭取到2025年,全省鋰電池產能規模突破500GWh,全產業鏈產值超6000億元。

站在時代風口,福建作為全國鋰產能龍頭,加快腳步布局,打造鋰電發展新高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圍繞鋰資源的競爭激烈,但新能源賽道才剛起步,未來二三十年都是行業的黃金期。

“鋰”爭上游:產業政策布局先行

“鋰電高地”的競爭,實質就是地區間產業鏈與產業生態的競爭。福建最新政策明確,要實現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聚化發展、規模化發展,做全做大做強上下游配套產業。

寧德和廈門,成為福建重點打造的鋰電產業發展集聚區。

目前,鋰電產業已成為寧德兩大千億產業集群之一,正瞄准創建領航世界的鋰電之都﹔過去一年,廈門鋰電池及相關產業規模達400億元,預計在2024年形成一條新的千億產業鏈。

為了加快發展速度,寧德市修訂完善了促進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發展的七條措施,累計引進建設上汽、廈鎢、格林美等80多個產業鏈項目,打通鋰電研發、制造、服務等環節,實現全產業鏈配套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進一步發揮科研優勢、合作優勢、生態優勢,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力量,加快平台建設,強化產學研合作,完善產業體系,打造更優環境,推動鋰電池及相關產業做大做強。”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在該市鋰電池及相關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明確工作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早於產業“風起”之時,福建就在新能源領域積極謀篇布局。2017年,福建率先在全國啟動“電動福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新能源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

福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已安排省級科技計劃經費2000多萬元,立項支持“新型鋰電池材料及其產品的研發”“大型鋰電池儲能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等一批鋰電新能源產業領域科技計劃項目。

在政策激勵引導和產業向好發展的雙重利好之下,多家福建礦業上市公司紛紛將目光轉向鋰資源,加速鋰礦資源收購和布局。

志在千“鋰”:上市公司“招兵買馬”

作為中國最大金礦企業,紫金礦業也瞄上了鋰礦資源。2021年10月,紫金礦業與加拿大鋰鹽商Neo Lithium Corp.簽署協議,現金收購該公司所有的普通股。自此,紫金礦業開始了它的鋰資源爭奪大業。

截至目前,紫金礦業整體碳酸鋰當量資源量超過1000萬噸,約位居全球主要鋰企資源量前10位。

除了直接購買鋰礦資源,紫金礦業還通過收購龍淨環保,拓寬新能源賽道。在紫金礦業拿下控制權后四個月,龍淨環保就在上杭縣投資約20億元建設磷酸鐵鋰儲能電芯項目﹔半年后,龍淨環保與蜂巢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建設新能源電池儲能模組PACK和系統集成項目。

早前參與了“天價鋰礦”競拍的盛新鋰能也是搶礦“好手”。就在2022年年底,盛新鋰能宣布全資孫公司盛澤國際將以自有資金1000萬美元收購擁有阿根廷Pocitos鹽湖的6個採礦權的HANTARA49%股權,收購后將百分百持股該公司。

雖然在“天價鋰礦”爭奪戰中,盛新鋰能最終沒能拿下斯諾威,但其作為上游原材料企業,早已手握大量鋰礦資源。目前,盛新鋰能已經同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下游產業公司簽署長期供貨協議。

作為福建老牌礦業公司,廈門鎢業在鋰電產業上的布局也不遑多讓。廈門鎢業高管陳慶東曾表示,早在2002年,也就是廈門鎢業上市那一年,老董事長劉同高就已經到日本考察鋰電池企業了,回國后就開始謀劃電池材料業務。

為了進一步聚焦新能源業務,提升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競爭力,廈門鎢業分拆旗下子公司廈鎢新能在科創板上市。

另辟“氫”徑:雪人股份暫未入局

近年來,鋰電池發展迅猛,上下游產業也紛紛入局搶奪原材料資源。

新能源汽車隻能用鋰電池?

2月13日,被二級市場稱為“氫能雙雄”之一的雪人股份也被傳入局鋰電產業。不過,雪人股份迅速回復稱,公司未涉及固態鋰電池相關聯的項目。

與其入局爭奪,不如“他山為王”。雪人股份選擇另辟蹊徑,專注於氫燃料電池業務。2016年,雪人股份確立發展無碳高效氫能源項目,完成了上下游全掌握的氫能源產業鏈布局。

“未來十年,氫能源汽車將進入普及階段。”雪人股份董秘華耀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由於氫燃料電池生產需要大量能源、生產相對昂貴、運輸和儲存也存在瓶頸,對於其未來是否會成為新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內說法不一。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鋰電產業經歷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已然成為新能源行業的關鍵支撐。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鋰電需求持續擴張,競爭壓力也在不斷逼近。培育完善鋰電產業鏈條、加強產業統籌協調,已然成了當務之急。

作為千億產業集群行業,經過多年布局,福建省鋰電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產銷量市場廣闊的產業格局。

“鋰電產業的市場不僅在國內,還有全球市場,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產業鏈,補足產業鏈薄弱環節,確保產業鏈完整性與穩定性,未來才會有足夠的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