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推動民營經濟走好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民營經濟”成為兩會熱議話題。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下午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受訪者供圖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大市”,泉州將如何推動經濟再出發?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長蔡戰勝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當下的泉州,已經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起點上。泉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之以恆推動民營企業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勇當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
人民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民營經濟作為泉州的特色、活力、優勢,更加鮮明厚重。站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起點上,泉州如何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全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取得新跨越?
蔡戰勝:我們將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大力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做好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兩篇文章”,堅持不懈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第一,向創新要動力,激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生動能。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民營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產業高度和競爭力。
泉州東海新區雄姿展現,各類現代建筑拔地而起。吳少鋒攝
第二,向城市要助力,以產城融合強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載體支撐。用好用足國家賦予泉州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促進城市有機更新,以“城市興”為產業添后勁。加快城市能級品質提升,實施“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加快打造中央商務區和中央活力區,促進高端要素集聚,優化布局高水平生產性服務業和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三,向開放要潛力,以加快融入“雙循環”拓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空間平台。引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讓更多“泉州制造”“泉州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拓展民營企業作為領域,支持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
第四,向改革要活力,以體制機制創新增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完善政企常態互動機制,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一企一策促發展”“政企早午晚餐會”“局長走流程、走基層”“企業服務專線”,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服務企業打造“百年老店”。
人民網:今年,“招商引才顧問”首次受邀全程列席泉州兩會,為當地招商事業發展出謀劃策。招商引資已成為泉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沉澱,在如何招好商、招大商上,泉州市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蔡戰勝:泉州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實行“一把手”帶頭、全員招商。2021年開展了產業鏈招商季行動﹔2022年啟動實施“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全年簽約正式合同項目2342個﹔2023年又接連舉行了民營企業重大項目、500強戰略合作兩場大型簽約儀式。主要從三個方向發力:
第一,完善招商架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挂帥的市招商領導小組,以及人大、政協主要領導和市委常委任組長的12個產業發展小組,統籌推進全市招商工作﹔設立市招商服務中心,抽調專業骨干集中辦公,實行市場化運營、專業化招商、全過程保障服務。
2023年泉州兩會新增36名招商引才顧問(招商大使)列席大會。陳起拓攝
第二,優化招商機制。從龍頭企業、重要商協會、專業機構和重點僑商中選聘招商引才顧問,並邀請全程列席泉州市兩會參政議政,為泉州招商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建立招商項目預審機制,牽頭對招商項目投資條件進行預審,篩除不符合產業規劃項目,集中精力錨定大項目、好項目。
第三,拓展招商渠道。“走出去”主動招商,市領導先后帶隊前往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地開展上門招商,舉辦泉州市“長三角”“粵港澳”等招商推介會﹔“請進來”強鏈補鏈,繪制產業鏈圖譜,向上下游精准招商﹔“多元化”招商推介,去年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先后舉辦了多場“雲簽約”活動。
人民網: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作為泉州經濟工作“主戰場”,工業園區如何“排兵布陣”,為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賦能?
福建晉江三創園正全力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泉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蔡戰勝:近年來,泉州啟動實施“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專項行動,把園區建設作為有效投資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要抓手,推動高質量供給,以此創造有效需求、拉動消費增長,助推經濟走出當下低谷。從摸清工業用地底數“五筆賬”入手,對標“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牌化、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化”要求,通過“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5個環節,按照“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建立了“月例會、季拉練、年考核”較為體系化的推進舉措,在全市上下掀起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獲批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城市。
人民網:海外僑胞在推動祖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我國著名僑鄉,新形勢下,如何多措並舉打好“新僑牌”,為地方發展再添新動能?
蔡戰勝:以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為抓手,設立新僑創新創業基地、海外華僑華人培訓基地等平台,深化“泉籍精英故鄉行”等活動,籌備世界泉商大會,多措並舉打好“新僑牌”。
第一,秉持“大僑務”理念。我們將堅定不移踐行“大僑務”理念,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僑務部門的范圍,以“僑務+”統籌各項工作,發揮各級僑聯組織、海外聯誼會作用,引導支持相關行業協會、異地商會與海外社團聯誼等,加強互動交流,不斷增進認同。
泉州首個“華僑+文旅”項目——華僑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基地落戶鯉城。泉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第二,打造“大平台”載體。積極發揮僑胞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的獨特作用。有效對接在外鄉親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引導僑資回歸泉州、投資泉州﹔用好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政策,加速泉企泉商國際化,積極布局海外營銷網絡、園區基地、海外倉等,暢通僑商在泉州“一站式”集採出口,織密“買全球、賣全球”銷售網絡。
第三,共筑“大家園”留根。提升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平台功能,做好數據共享、一站式服務,促進廣大華僑“尋根+找商+公益+投資”﹔打響“海絲泉州”品牌,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在民俗、宗教、新聞傳播等方面的交流和往來,增強雙向賦能﹔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展辦展拓市場,聯絡交流增情誼﹔同時注重引進來,辦好世界泉商大會,打響“泉籍精英故鄉行”等交流品牌,吸引更多僑親泉商回歸泉州投資泉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