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胡盛代表:厚植優勢、爭創示范 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路

林曉麗 焦艷
2023年03月12日10:2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2年3月,經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出台了《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從國家層面賦予福建省龍岩市重大使命和綜合性支持政策,龍岩也因此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對於“老區”龍岩而言,“等風來”后,如何“乘風而上”,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爭創示范?人民網就此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岩市市長胡盛。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岩市市長胡盛。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岩市市長胡盛。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為龍岩發展帶來了難得的重大機遇,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胡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群眾始終記挂在心。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為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注入強大動力,老區人民發自內心感恩總書記、愛戴總書記。

新時代十年,龍岩老區蘇區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進步,地區生產總值連跨2千億元、3千億元台階,人均GDP超過12萬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佔全省近四分之一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2年,全市GDP達到3314.5億元、增長5%,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如今的龍岩,經濟實力更加強勁,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人民網:龍岩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可以說,“紅”和“綠”都是龍岩的優勢所在,龍岩如何將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胡盛:龍岩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紅軍長征重要出發地之一,享有紅軍故鄉、紅色搖籃、紅旗不倒“三紅”的美譽。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開啟了中國革命“成功從這裡開始、勝利從這裡開始”的光輝起點﹔2014年10月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強軍興軍作出新的“政治擘畫”,開啟了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時代篇章。龍岩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擁有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兩塊金字招牌,森林覆蓋率79.3%,居全省首位、全國前茅。

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是龍岩最大的品牌、優勢和名片,我們堅持“紅”“綠”交相輝映、融合發展,著力在提升“紅”“綠”品牌價值上作示范。我們著力打響紅色品牌,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賡續紅色血脈,培育壯大紅色教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文創,打造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我們著力擦亮綠色名片,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高水平做好“生態+”文章,拓寬“兩山”轉化路徑,讓綠水青山“顏”“值”同升。

人民網:近年來,龍岩市提出打造閩粵贛邊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並且明確了發展目標。龍岩如何一步步朝著目標邁進?特別是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胡盛:制造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培育形成了有色金屬、機械裝備等千億級產業,擁有包括世界500強紫金礦業在內的一批“龍字號”龍頭企業。我們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向“高”攀升、向“新”奮進、向“融”借力,集中精力下好制造業先手棋,加快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2+4”工業體系,突出抓好有色金屬、機械裝備兩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2026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7500億元、在2021年基礎上實現翻番。特別是新材料產業近年來保持30%以上的增速,產值突破500億元,有先天優勢、有堅實基礎﹔我們把新材料作為產業新賽道進行重點培育,力爭通過兩三年的努力成為千億級產業。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目前,龍岩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7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4家,數量都在全國20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前列。我們加快構建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重點支持跨企業、跨行業技術攻關特別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營造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德爾科技、晶旭半導體獲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最高獎。我們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單項冠軍,以企業創新轉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牽住引才聚才用才“牛鼻子”,大力實施“才聚龍岩”行動,編制用好“人才地圖”,推動高層次人才集聚和產業升級聯動發展。我們探索打造產教融合示范區,高質量辦好全省首個技工類“萬人校”,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和專業技能水平。我們發揮龍岩籍互聯網精英多的優勢,大力實施“互聯網返鄉工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經濟新業態。

人民網:近期,龍岩與廣州攜手合作互動頻繁,廣受關注。龍岩如何抓住與廣州對口合作機遇,並發揮近海臨灣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胡盛:2022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龍岩市與廣州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今年1月,廣東省、福建省政府聯合印發《廣州市與龍岩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就兩地對口合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山海相連、穗龍情深,對口合作讓龍岩與廣州更加緊密相連。

學習借鑒廣州等地先進經驗,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我們擴大雙向開放、主動服務和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是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大使命、更是難得機遇。

我們全面對標灣區、擁抱灣區,推動“山區觀念”向“灣區思維”轉變,推進龍岩與大灣區產業合作試驗區建設,更好服務和融入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促進項目、市場、技術、人才等資源共享,著力打造“老區+灣區”合作樣板。我們加快構建“融灣入海”的開放“大通道”,提速推進龍岩新機場、龍龍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優化龍岩陸地港、公路港功能,建設現代物流集聚區,著力打造大灣區拓展內陸腹地的重要節點城市。我們持續深化“百萬老廣游龍岩”活動,推動與廣州等地互為客源地、目的地,著力打造大灣區文旅康養“后花園”。我們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多老區優質“土特產”豐富大灣區“菜籃子”,著力打造大灣區綠色農產品重要供應基地。

人民網:閩西是國家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眾多在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龍岩如何發揮客家僑鄉優勢,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胡盛:龍岩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130多個姓氏的客家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並向世界各地遷徙,全市75%以上人口是客家人,下轄的長汀縣被稱為客家首府。龍岩也是著名僑鄉,在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20余萬人,祖籍閩西的台胞70多萬人。漳平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被台商譽為“大陸阿裡山”,園區入駐台企82家、台農600多人,核心區永福鎮成為台商個體在中國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中國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

我們持續打響“大陸阿裡山”品牌,高質量建好漳平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推進兩岸優勢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壯大花卉、茶葉等特色產業,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力創建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龍岩樣板。我們持續打響“海峽客家”品牌,深化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好永定、武平、長汀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常態化開展尋根謁祖、族譜檔案對接、信俗交流等活動,不斷擴大兩岸“事業圈”、畫好兩岸“同心圓”。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