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街串巷探福州  台灣青年感嘆大陸社區“繡花”功夫

2023年03月13日15: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3月13日電 (林盈)“最讓我驚艷的是,數字福建已經如此深入地應用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這是台灣很少看到的。”日前,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在福州開營,來自台灣台南大學的林彥良在交流會上分享了此行的諸多感觸。

兩岸社區治理標准共通調研團在鼓樓區參觀“鼓樓智腦”。福州市台辦供圖

兩岸社區治理標准共通調研團在鼓樓區參觀“鼓樓智腦”。福州市台辦供圖

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台灣青年裡長、社區志工,馬祖鄉民代表,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相關專業兩岸學生等組成“兩岸社區治理標准共通調研團”,走進福州中天社區、蒼霞社區、桂溪社區等基層社區,參觀體驗基層治理的“繡花”功夫。

遠程駕駛機器人,就可以把外賣送到家樓下﹔居民在“微”平台上動動手指,垃圾分類機器人就能上門收取垃圾﹔為獨居老人配置的水電傳感器,能通過監測用量預警險情提供服務……這些已成為福州許多社區標配的智能設備讓參訪的台灣學生們驚喜連連,贊嘆“數字福建”發展驚人。

林彥良是台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專業的緣故,他對社區裡的科技應用興趣濃厚。“上一次聽‘數字福州’的介紹還只是VR體驗,沒想到這麼快就落地到很具體的社區事務中了。”林彥良曾在第三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期間來過福州,這次參訪刷新了他對這座城市的認識,基層社區的數字化應用程度讓他頗為驚喜,“在台灣社區這樣公益性的應用很少,很值得探索。”

兩岸大學生在福州社區參訪調研。福州市台辦供圖

兩岸大學生在福州社區參訪調研。福州市台辦供圖

“‘四點半學校’不僅能解決家長下班晚、孩子放學早的問題,還能給小朋友比較好的輔導,這個經驗值得學習。”來自台灣高雄的大一學生陳宇騫在此行中收獲滿滿,“四點半學校”等社區服務讓有兩年教育社工經驗的他很受啟發。

同樣來自高雄的蔡益龍對三坊七巷的活化保護印象深刻,尤其是古街中各式各樣的文創和興趣班給古厝故居增添了很多生機。他發現,兩岸在文物保護上的理念逐漸融合,開始活化應用嘗試。

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期間,兩岸青年在福州調研。福州市台辦供圖

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期間,兩岸青年在福州調研。福州市台辦供圖

幾天的調研,也讓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蘇悅對社區治理有了新認識。“如今社區營造進入4.0階段,更強調公共治理、世代前進、社會共創,兩岸也有了更多互學互鑒的空間。”蘇悅說,台灣的社區營造已有成熟的經驗,而大陸也培植了良好的社區營造土壤,兩岸青年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科技、人文、教育、管理,兩岸青年社區治理交流會上,探討分享的話題涵蓋了諸多方面。

“三天的交流太短啦,交了很多朋友,發現了兩岸很多有趣的差異。現在就想再多留幾天,更全面地感受不同的社區和街道。”蔡益龍在採訪中表達了自己的不舍,希望未來有機會再來福州走走。

兩岸青年社區治理交流會。人民網 林盈攝

兩岸青年社區治理交流會。人民網 林盈攝

簽約儀式。福州市台辦供圖

簽約儀式。福州市台辦供圖

據悉,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線下營隊活動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台灣高校學生領袖首次組團來大陸參與調研活動。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福州市倉山區金山街道金洲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台中市北區賴旺社區發展協會簽署了社區交流合作協議。下一階段,雙方將從加強社工組織聯系、建立志願服務機制、建設青年交流平台、促進多元文化合作四個方面,共創兩岸和諧社區,共同推動兩岸社區融合發展。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