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明尤溪:凝心聚力開新局  堅定信心共奮進

2023年03月23日10:30 | 來源: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尤溪 凝心聚力開新局 堅定信心共奮進

尤溪縣城鳥瞰。黃功興攝

春風浩蕩,奏響奮進樂章。

會場上,討論熱烈,慷慨激昂,黨員干部對謀發展開新局信心滿滿﹔園區裡,車間、工地緊張忙碌,快馬加鞭趕制訂單、開足馬力拼搶進度﹔山林田野間,農機往來、鋤鍬鏗響,緊抓農時春耕春播植綠護綠……眼下,尤溪正站在新的征程上,以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和勃勃生機,不斷爭優爭先爭效,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尤溪是福建省縣域面積第二大、三明市戶籍人口最多的縣,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還有先行先試的改革基因。近來,尤溪縣主動對標對表,拼經濟、促發展,繼續以“一年開好局、三年見成效、五年展新貌”為發展步子,做強產業、做美城鄉、做優生態、做特優勢、做實民生,以拼的姿態、搶的勁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和市委、市政府“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要求,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作出尤溪貢獻。

三產融合興產業

村民採摘春茶。王琨攝

在台溪鄉清溪村,滿山皆青綠,春茶長勢正盛,10多名茶農穿梭於茶海中,不一會兒,背簍裡便裝滿了鮮葉。

“我們每人每天能採5公斤‘梅佔’,每公斤售價在200元到240元之間。”茶農陳玉芳說。雖然今年春茶採摘時間較往年推遲了1個星期,但茶葉品質好,茶青價格比往年高了10%,全鄉單日茶葉市場交易金額近300萬元。

台溪鄉是“福建名茶之鄉”,也是三明市第一產茶大鄉,所產綠茶素有“華東第一綠”的美稱。全鄉現有茶園面積3.2萬畝,茶葉加工廠95家,年產干茶5000多噸。

近年來,作為“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業百強縣”,尤溪全面推進“1366”特色現代農業提升工程,積極舉辦紅茶文化節、茶葉交易會、茶藝大賽等活動,“尤溪紅·福天下”公共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2022年,全縣茶園面積9.27萬畝,年產量1.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5億元。

茶產業的蓬勃興旺是尤溪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尤溪立足地方特色資源,按照“穩一(產)優二(產)進三(產)”的思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水稻制種、食用菌、“兩茶”(茶葉、油茶)等特色現代農業規模化、品牌化、機械化﹔推動紡織業向全產業鏈延伸、林產業向園區集中、礦產業向精深加工拓展……

農戶採收黑木耳。王琨攝

三產融合,奏響產業興旺“交響曲”。2022年,尤溪全面完成33.63萬畝糧食生產播面任務,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突破3.3萬畝,食用菌鮮品產量突破29萬噸﹔新增工業用地1100畝,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7家,上規數量居全市第一﹔推動珍匯祥供應鏈、福恆等新入統貿易企業8家,實現貿易9.1億元,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外貿出口額穩居全市第一。

立足特色美城鄉

游客在桂峰村“打卡”。王杯真攝

連日來,在洋中鎮桂峰研學基地綜合接待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忙著進行主樓室內牆面刷漆和櫥櫃安裝等作業。

“去年,村裡對閑置房屋進行提升改造,新增了一棟集會議、住宿、餐飲於一體的主樓,用以打造研學基地。目前,項目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計劃於五一期間投用。”桂峰村黨支部書記蔡華日說。通過拓寬桂峰古村落的發展渠道,吸引各地研學團隊來學習、考察,可進一步帶動村財增收。

文化賦能帶旺人氣,特色旅游富民興村。僅今年春節期間,桂峰村就接待游客達2.5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

近年來,尤溪縣通過實施“156”鄉村建設機制,全縣鄉村振興步伐加速推進。僅去年,全縣開展鄉村振興重點項目74個,完成年度投資1.37億元﹔抓好4條鄉村振興主題示范線和10個試點村示范創建,完成194個村庄規劃編制﹔並努力將半山村、桂峰村等打造成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其中半山村“334”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模式促進了村集體、村民“雙增收”。

同時,按照“中心修古城、兩頭建新城”“一線兩區三配套”等思路,三奎新城、中心城老舊小區、西城新區、埔頭退城入園等區域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城市更新行動跑出“加速度”。

“這幾年,城區變化很大!老舊小區煥然一新,公園設施完備,尤其是新投用的玉溪橋、南薰橋,更是給城區添彩!”市民程先生看著古色古香的宋代風格建筑,不禁感慨。

朱子文化廣場。張家豪攝

隨著朱子古街項目的不斷推進,朱子文化名城的打造也逐漸成形。接下來,尤溪縣將加強朱子文化遺跡遺產的保護利用,把朱子文化融入文明創建、社會治理等領域,朱子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全國知名朱子文化名城的宏偉畫卷正徐徐展開。

做優生態繪新景

陽春三月,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時節。在坂面鎮閩湖村,依湖而建的房車營地熱鬧非凡,游艇觀光、露天燒烤、休閑垂釣……旖旎秀美的風景和豐富的水上娛樂設施,讓它成為不少年輕人聚會娛樂的“打卡點”。

國家水利風景區閩湖蓄水量18.24億立方米,湖水面積達36.7平方公裡,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國家AAA級景區。如今,湖內水質穩定在Ⅲ類標准,能見度達2.6米,是“綠水青山”的典型代表。

這項亮眼成績的背后,卻有著一場生態“硬戰”。早年,閩湖因無序發展網箱養魚造成水體惡化,整個湖面臭氣熏天。2017年,尤溪縣把全面推行河長制作為推動閩湖生態保護的具體實踐,從拆除養殖網箱、清理庫區垃圾,到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樣性修復等多個方面,對閩湖的生態環境進行全方位治理,不僅讓閩湖恢復昔日風採,還引來如今的好業態。

青山綠水為媒,繪就生態畫卷。近年來,古溪星河、俠天下、百桂山庄等一批主打文旅康養、森林康養的景區不斷崛起。截至目前,全縣共有5個國家4A級景區、12個國家3A級景區、50余個國家和省級特色鄉村旅游品牌,A級景區數量居福建省縣級首位。2022年,全縣接待游客457.7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5.13億元。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尤溪縣始終牢記“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堅持一手抓生態保護、一手抓綠色發展,通過“房長制”“田長制”“林長制”“河湖長制”的持續實施,守住“好生態”、統籌“好資源”、書寫“好文章”,全縣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接連獲評“2022美麗中國·深呼吸小城”“中國天然氧吧”……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好生態不斷引來好業態、“好風景”逐漸變成“好錢景”。

改革創新謀發展

2月16日,福建省朱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福州辦事處正式揭牌成立,邁出了做大做強傳媒事業、探索運營新模式新業態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隨著媒體融合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朱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依托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的人才、資源等優勢,立足改革謀發展,拓展影視拍攝制作、融媒業務培訓、活動策劃執行、電商直播帶貨等多元業務,並參與尤溪智慧城市建設、3D影院經營、農旅產品開發等,實現多產業發展、多渠道增收,形成了“事業+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日趨成熟。同時,還先后獲得福建省十佳影視創作機構,福建省2020年度、2021年度國有影視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優秀”等次。

幾年來,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的業務遍及新疆、上海、北京、廣東、雲南等全國各地,宣傳片、紀錄片、短視頻、公益廣告等項目廣受業界肯定。尤溪縣融媒體中心負責同志介紹,接下去還將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辦事處,繼續做大做強傳媒事業、深化媒體融合改革。

尤溪縣總醫院醫生對鄉鎮衛生院的患者進行視頻會診。羅姮攝

“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三明考察時,對持續深化醫改作出重要指示。

尤溪縣牢記殷殷囑托,堅持先行先試。聚焦“健康上水平、百姓得實惠、醫生受激勵、醫院得發展”目標,全力創建全民健康管理示范縣,在“治未病”“看好病”“大健康”上不斷探索,尤溪醫改新經驗也越來越多。

此外,林改聚焦“林業發展、林農增收、林區繁榮”目標,正在爭創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縣﹔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總校制”“縣管校聘”,正與上海等地加強合作……改革之花在尤溪大地上綻放,累累碩果未來可期。

真抓實干惠民生

在管前鎮真地村,白色大棚覆蓋整個山包,棚裡的金柑既不怕下雨也不怕凍害。

不僅如此,還可以給大棚增溫,讓金柑可以留樹保鮮,上市時間最遲能延長到3月中旬。

金柑種植戶王業樟說:“真是多虧了縣、鎮兩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啊!一畝大棚建設費用大約3.5萬元,政府補助1.5萬元,個人隻要出2萬元。”

為讓更多果農得到實惠,尤溪縣出台《尤溪縣金柑大棚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由政府劃撥專項扶持資金300萬元,對符合要求的金柑大棚種植戶進行補助。同時,把金柑大棚建設項目作為2022年度尤溪縣重點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進行推進。截至目前,尤溪縣金柑大棚總面積從2021年的265畝增加到了465畝。大棚金柑的收益也比2021年的371萬元增加1051.9萬元,達到1422.9萬元。

尤溪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吳振湖攝

在尤溪縣政務服務中心,“區域水資源論証+備案承諾制”推行以來,已辦理承諾備案制取水許可129件,幫助企業節約費用645萬元,這個舉措入選省發改委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典型經驗。

“一窗通辦”、簡化商事登記持續深化,4658戶市場主體通過承諾制快速辦理了營業執照,2225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面入駐省網上辦事大廳尤溪分廳,總體審批時限壓縮率達92.25%。

真心實意促發展,真抓實干惠民生。此外,尤溪一中三奎分校、尤溪職業中專異地遷建、縣總醫院搬遷等民生項目持續推進﹔普惠性養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務不斷完善……民生事業不斷推進,廣大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吳振湖 王琨 肖丹 羅姮)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