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趕海“神器”到娛樂競技  福建連江這個“非遺”技藝延續至今

2023年03月27日10:48 |
小字號

近日,在福建省連江縣玉井村巷子深處的手藝工坊內,“守”藝人陳承桂正精心挑選用來制作泥橇底部的木材。作為泥橇制作工藝的第二代傳人,今年87歲的陳承桂在2017年入選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據介紹,泥橇形狀狹長,頭尾部呈上翹狀,長約1.8米,寬18厘米,高55厘米,形似雪橇,在前部還設計有扶手可用於把握方向。“借助泥橇,漁民在灘涂中來去自如,省時又省力。”陳承桂介紹,泥橇行駛速度最快可達20km/h。

陳承桂制作泥橇。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制作泥橇所需的數十種工具。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看似簡單的泥橇,在制作中卻有頗多講究。無論是工具、木材的選擇,還是劃線挖木、榫卯固定等制作過程,都需反復修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有著五十多年制作經驗的陳承桂對這一切駕輕就熟,盡管一天僅能制作1至2個,但制作出來的泥橇經久耐用,可使用10年之久。

“以前,我們村裡還有幾十人制作泥橇,現在越來越少了。”陳承貴表示,如今在玉井村僅有寥寥數人仍在堅守這門手藝。而從小看著父親制作泥橇的陳可琳,被父親的堅持所感染,堅定地接過了接力棒,“雖然收益有限,但我要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

漁民乘著泥橇趕海。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陳玉華展示上午的收成。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灘涂上,漁民們頭戴斗笠、挽起褲腳、攜帶鋤頭等工具,駕駛著泥橇“滑行”,收獲貝類、蟹類等海產品,等待上岸售賣。“上午的收成還不錯,不僅捉到了跳跳魚,還有螃蟹,大約八九斤,可收入300多元。”借助泥橇,漁民陳玉華在灘涂中如履平地。

玉井村前萬畝灘涂。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泥橇又名土橇,是連江沿海漁民討小海的生產工具,退潮之后,漁民們一腳或跪或站在泥橇上,一腳向泥灘用力一踩,泥橇便可以載人如飛,來去自如,此后,泥橇還曾用於戰爭。眼下,泥橇融入了娛樂、健身、競技等元素,人們用其在灘涂上嬉戲、競技。1990年,連江縣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時,泥橇速滑還曾被媒體報道。從漁業生產工具到作戰工具,再到如今的健身娛樂工具,泥橇的使用仍在延續。“我們計劃今年重啟泥橇速滑比賽,讓更多人了解這個項目。”玉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本照說。(陳成志)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